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 衛生部藥政司司長鄭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政法司副司長許嘉齊21日做客新華網,全面解讀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訪談中鄭宏司長表示,要通過基本藥物的推廣,規範各級醫療機構醫生的用藥行為。同時,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行,避免出現“以藥養醫”現象。
[主持人]實際上從今年初的新醫改開始,到現在我們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這樣一個制度我們可以想見他肯定對我們通常所説的“以藥養醫”的現象起到很好的緩解和規避作用。但我們看病時都有這種體會開藥方的時候筆是拿在醫生手裏,他開目錄藥品我們會得到實惠,但是他如果説這個藥品對你治療這個病不會起到特別好的作用,你開這個藥吧,這個藥沒準更好一些,實際上他的一支筆,一張嘴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對藥品的判斷,那我們怎麼規避這種現象呢?
[鄭宏]剛才許司長講到了,制度在推進過程中要跟相關的制度建設做好銜接,共同推進,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基本藥物,醫藥醫藥,有藥還要有醫。一個患者到醫院來的時候用藥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由於現在治療手段也比較多,有些方面可能不一定要通過藥物的質量就能夠達到緩解或者是治愈臨床的疾病的。當然你剛才講的問題也是基本藥物制度在實施過程中,被賦于的重要作用,就是通過基本藥物的推廣,規範各級醫療機構醫生的用藥行為。
“以藥養醫”政策在歷史上曾發揮過積極作用。在50年代我們國家醫藥資源匱乏的時候,醫療機構在日常的看病過程中藥品收入支撐著或者説是維續著醫療機構的發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還起著一定的作用。但是現在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以藥補醫的弊端越來越顯現出來。老百姓的生活在不斷的改善,但是醫藥的負擔卻在不斷加重。所以這次醫改提出要把“以藥補醫”的機制進行轉變。過去醫療機構的投入是三條渠道,一個是政府投入,這個投入的比例很小;一個是醫療服務的提供,獲得一些收入;同時,很大的一塊是靠藥品收入的加成部分,就是剛才我們講的,藥品進來以後加上15%或者更多一些,通過這樣的加成收入來維持醫院的日常運轉。這次通過醫改收入渠道改變成政府投入和醫療服務兩個渠道。因此,這次醫改跟上世紀90年代的醫改還有一個不太一樣的地方,或者説是一個亮點就是政府新增8500億來作為支持醫改的保障措施或者説是條件。這不單純地是説拿出多少錢來補這個零差率,但是從政府的投入來看實際上是從各個方面來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常的運行。
[主持人]實際上剛才我們談到了讓醫生儘量地開基本藥物目錄?
[鄭宏]不是儘量,是優先,優先選用基本藥物,這個優先就是剛才你擔心的,不開基本藥物,一方面在制度設計上基本藥物的遴選要選得比較科學,能夠滿足臨床的基本需求,因此也是為什麼我們基本藥物目錄要定期調整呢?定期調整不是一句簡單的話,實際上基本藥物的收錄的品種要隨著科技發展的進步不斷推陳出新。
[許嘉齊]實際上,基本藥物優先使用、合理使用的制度是建立在科學、規範管理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一種簡單的行政強制,單純的號召。不是這樣一個基礎,它是一個科學的、診療規範下的要求。
正因為如此,在目錄確定的時候,它就是要根據每一個疾病的治療,診斷很清楚,診斷沒有任何失誤的話,按照我們現有的科技水平下,哪一個藥物是應該最具風險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最安全有效,這個藥物就應該優先使用,這個藥物就被選為了基本藥物。這是建立在科學的治療學基礎上所確定的目錄。
那麼確定了目錄後續就要有一套優化和規範合理使用的配套措施,這個制度不是沒有基礎的,是有基礎的,所以我們相信這個制度的設定隨著它不斷的完善,它所按照科學規律所制定的基本藥物醫務人員是會有積極性,遵從科學規範、科學規律來使用藥物。如果有不按科學規範來做的會有相應的一套制度來管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疾病的複雜性,有些我們在臨床中有劃為一線藥、二線藥還有三線藥,還要根據病人本身的疾病情況來確定使用藥品,這是一個綜合的管理。
[鄭宏] 另一方面,除了醫療機構以外,醫生的用藥行為要通過制度等多方面進行規範,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要做好對群眾的宣傳引導。我們在宣傳基本藥物制度時恐怕也要對群眾進行引導,估計有些老百姓長期形成了用藥習慣,這個用藥習慣不能説是不好,但是它確實不符合我們比較規範的醫療、治療程序,他認準了一個藥就吃。
因此,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引導,我剛才給你的目錄不光是醫療機構、醫生們要有這個目錄,希望我們在隨著對文件、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宣傳,我們要組織各方面的講座,通過科普的手段使我們的基本藥物目錄能夠走進千家萬戶,讓老百姓增加醫學方面的常識或者是知識,普及健康教育,使他們到醫院去以後也能夠主動地願意用基本藥物。不但要醫生主動開處方選用基本藥物,要引導我們的群眾改變偏好用新藥、貴藥的習慣。把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這才更有力與推動基本藥物的使用。
相關鏈結:
責編:王壹霖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