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着已久的鐵礦石談判終於打破僵局。昨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宣佈: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新興礦業企業FMG公司達成半年期合同定價,價格降幅大於此前三大礦山企業與全球其他主流鋼廠達成的長期協議價降幅,並在銷售中實行“一個價格”。
全球主要新興礦企首次現身價格談判,區別於“首發價”的中國價格,半年期定價,“一個價格”銷售……此次談判中出現的這些新跡象,讓業內人士多少看到了“中國鐵礦石進口新模式”初步的特徵。
■協議內容
澳方降價中方融資
FMG公司承諾銷售給中國鋼企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即粉礦幹基離岸價每噸度(為計算礦價時採用的一個品位價格,即每噸礦石的含礦純度)94美分,塊礦幹基離岸價每噸度100美分。合同有效期為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
作為上述協議的一個後決條件,中國金融機構將以FMG可以接受的條件,在2009年9月30日之前為FMG完成總額在55億至60億美元之間的債務融資。中方在協議中保證:如果2010年的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需要進行,則優先與FMG談判。
■各方態度
中鋼協:不會再吃虧了
“FMG承諾銷售給中國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昨天表示,“這是我們談判爭奪的重點。”此舉意味着民營、國企、大企業、小企業同礦不同價,倒爺四處跑,大鋼廠依靠倒貨賺錢的狀況未來將有所改觀。
“日本有兩個價嗎?中國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不會再吃虧了!”昨天,單尚華頻頻將“國民待遇”挂在嘴邊。
商務部:肯定並歡迎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昨天表示,中國鋼鐵企業與澳大利亞FMG公司達成的談判結果充分反映了雙方意願,較之以往與傳統的主要礦石供應商之間的談判,這是新模式、新探索,商務部對此表示肯定和歡迎。
三大礦:兩家噤聲一家“嘴硬”
對於中方與FMG達成的價格協議,昨天,必和必拓及淡水河谷雙雙表示“不便評論”,力拓方面則表示,FMG與中方達成的價格協議同力拓2009財政年度的定價方案無關。
■後續
繼續與三大礦按中國模式談
中鋼協副會長羅冰生表示,根據談判慣例,中方將參照與FMG達成的結果,與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進行進一步的談判,因此,今年的談判並沒有完全結束。
“萬事開頭難”,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此次的談判結果對中方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建立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中國模式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所謂中國模式,即中國的價格以及沒有長協、現貨區分的統一鐵礦石價格。
為什麼必須建立中國模式?中鋼協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表示,因為中國今年要進口5億噸左右的鐵礦石,佔世界海上鐵礦石貿易量的一半以上,每噸吃虧1美元就是5億美元,這不是簡單的企業利益。對於這樣大宗的原料進口,供方應該考慮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而絕不是單純的需方得失問題。
■解讀
價格——各退一步
與去年的長協價相比,中國鋼企與FMG達成的粉礦價格下降了35.02%,塊礦價格下降了50.42%。上述價格明顯低於稍早前大多數日、韓、歐鋼企與三大礦企達成的價格,比新日鐵與力拓達成的價格分別便宜2美元/噸、7美元/噸。儘管如此,降幅與當初中方確定的底線——澳礦降價約40%尚有差距。
對此,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昨天表示,當初的底價“並不是亂定的”,而是由中鋼協會長辦公會根據鋼企的成本、利潤等情況協商確定的。中國鋼企認為目前談下來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鋼鐵市場好轉的背景下,已不可能再堅持原定底線。
協議——各取所需
拿下中國首發價的並非人們此前猜測的巴西淡水河谷,而是一直被看作對談判作用不大的FMG——這是中鋼協早已謀劃好的結局,還是臨時更換了談判對手?
昨天,FMG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談判陷入僵局對中澳雙方都有不利影響,FMG與中方的談判是最近才開始升溫的。不過,中方早已為此“鋪好道路”。今年談判開始時,正是中方將FMG首次拉入了談判陣營。當新日鐵與力拓達成首發價後,單尚華隨即會見了淡水河谷和FMG的高層。至此,這顆早已潛伏下的“棋子”率先與中國達成“中國價”,一舉破解了談判的僵局。
如果説中國通過FMG打開了鐵礦石談判的突破口,價格協議的達成更多的是象徵意義的話,FMG則拿下了更多的實際好處。一方面,其産品找到了包銷地,另一方面,它還拿到了一直尋求的融資保證。FMG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昨天告訴記者,FMG之所以要融資,是為了更好地與必和必拓、力拓等巨頭競爭。FMG執行董事史貴祥則表示,中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將幫助FMG發展壯大。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