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60年是輝煌的60年,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60年。60年來,在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事業等貢獻突出、影響巨大的“排頭兵”。他們的成就與光輝,濃縮了新中國不斷進步發展的歷程,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起直追的品格。他們是中國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標尺,是“新中國名片”。
本報從今天開始,開設“新中國名片”專欄,以此為載體,通過對一個個鮮活的“排頭兵”的採訪,向廣大讀者展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敬請關注。
日前,我國官方公佈了自主研發的首型國産“大飛機”項目——C919設計圖紙,並透露:中國將提速大飛機研製工作,2014年實現C919首飛。
消息傳來,坐落于古都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校園內群情振奮。在“大飛機”這一事關民族振興的偉大工程中,這座以新中國航空人才“搖籃”著稱的高等院校,承擔著幾十項重大研製任務。
“國産大客機首款飛機正式命名為C919。其中,C是China的首字母,表示我們要立志躋身國際大型客機市場,要與Airbus(空中客車公司)和Boeing(波音)一起,在國際大型客機製造業中形成ABC並立的格局。”西工大航空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宋筆鋒説。作為參與大型客機聯合論證工作的航空專家之一,他認為,讓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國家的意志和民族的夢想,也是幾代西工大航空人的不懈追求。
世代飛機緣
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的航空事業結下了世代情緣。
“西北工業大學幾乎與中國的航空事業同行。中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台地效飛行器等,中國航空界的數個第一都在這裡誕生。”宋筆鋒告訴記者。
西工大開始飛機研製是在1958年。“延安一號”是首架由西工大獨立設計和製造的飛機,當年3月開始草圖設計,12月試飛成功,它標誌著西工大人邁上了獨立設計製造飛機的道路。
從此一路走來,西工大人幾乎參與了代表國家水平的所有機種、機型的研製:殲擊機系列的殲-5、殲-6、殲-7、殲-8、殲-10,運輸機系列的運7、運8、運10、新舟60、新舟700,國家重大專項“大飛機”……一架架、一項項都是幾代西工大人立志航空、報效祖國的見證。
新中國的航空工業,經歷了兩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這兩件大事,都與西工大密不可分:1958年7月26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輕盈地飛上藍天,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一機型就是在西工大校友、時任中國第一飛機設計室主任徐舜壽的帶領下,由我國自行設計成功的。為此,徐舜壽被譽為新中國飛機設計第一人。
1980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起飛。在這項標誌著我國飛機設計首次從10噸級向百噸級衝刺的挑戰中,西工大有兩位教授參與攻堅,他們是我國航空界卓越的結構強度專家黃玉珊和付祥炯教授。其時,西工大是擔任“運10斷裂力學課題組”組長單位。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國研製的噴氣式殲擊機——殲-7系列戰機改型眾多,其中,多個型號的設計研製都浸透著西工大人的心血。由西工大教授沙伯南提出、國內首創的雙三角翼氣動佈局,為戰機的各方性能計算提供了有效參數。目前,作為我國空軍主力機種,該機已裝備部隊300余架,憑藉優越性能成為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隊機”長達20年之久。
歷經18年研發,2006年12月29日,殲-10戰鬥機一飛沖天!作為在未來戰爭中奪取空中優勢、實施戰役突擊的戰略性武器,中國空軍武器裝備實現了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成功跨越。30多位受到特別嘉獎的功臣中,西工大的畢業生佔了11位——總設計師宋文驄、雙座型總設計師楊偉、總工程師薛熾壽、試飛總師周自全、試飛英雄李中華……
在中國航空界,一些專家把1986年7月30日看作我國航空史上一個標誌性的日子。這一天,有“航空界四君子”美譽的沈元、季文美、張阿舟、胡溪濤聯名上書鄧小平。在《千方百計儘早提供和使用國産幹線飛機》一文中,4位老人從交通運輸發展、航空工業發展的戰略需要等出發,闡述了發展幹線飛機的緊迫性。其中,“四君子”之一的季文美是西工大的時任校長、中國著名的工程力學專家,張阿舟則是西工大的著名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時任校長。
情係大飛機
時光流轉。經過多年醞釀,2007年2月26日,一個消息傳遍世界: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大型飛機”研製正式立項——中國自主研製大型飛機!
在這項舉世關注的重大創新型工程中,人們再一次看到西工大校友、航空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張慶偉(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金壯龍(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郭博智(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陳迎春(大型客機副總設計師)、吳興世(曾任幹線飛機型號總設計師、中航商用公司副總經理兼總設計師)……
而現在,經過70多年的辦學歷程,西北工業大學羽翼已豐。鮮明的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鑄就了突出的技術創新與系統集成能力。為攻關國家重大項目——“大飛機”的研製任務,西工大集中精英團隊全身心投入。
學校特別成立了以姜澄宇校長為負責人的“大型飛機領導小組”。同時,組建起近百人的大型聯合攻關團隊,還特別設立了大飛機項目科研專職管理崗位。此外,學校特批100萬元經費用於啟動大型客機科研,並與中國商飛公司合作成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及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為大飛機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
宋筆鋒帶領的“大型客機JET-B總體方案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團隊,主要承擔中國商飛“640所”&&的“大型客機總體方案設計”項目中諸多重要研究課題,截至目前,已在“大型飛機”工程研製中與“640所”和“一飛院”合作或獨立承擔了34個項目,都屬於關鍵技術項目。
張彬乾教授帶領的“大型客機飛翼佈局方案可行性研究”團隊,已完成飛翼佈局概念方案的初步設計,是世界上首次完成的150座級客機飛翼佈局方案,比常規佈局的性能提高了約20%。
“我們這個團隊剛剛組建的時候,姜澄宇校長就對我説了一句話,‘張老師,你不僅要把大事做好,還要想辦法帶出一批人’。”目前,該團隊主要由40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和副教授組成。
“參與大型飛機項目研製,一方面是為研製大飛機作貢獻;另一方面就是想鍛鍊隊伍,提升技術,促進航空拔尖人才的培養。”宋筆鋒表示,“我希望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大飛機的項目中來,和大飛機一起成長。”
在西工大研究生院,學校與被稱為中國“大飛機公司”的中國商飛公司展開全方位合作。該院常務副院長李玉龍介紹,學校計劃在碩士生培養方面做3件事:
一是為中國商飛公司開辦工程碩士班,並以商飛為實習基地招收第一批工程碩士;二是與荷蘭戴爾菲特技術大學商談“1+1”培養模式,為商飛培養一批雙證碩士學位研究生;三是為商飛定向培養研究生,進行航空科技人才的“訂單式培養”。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大飛機的設計已經開始了!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在今天的參與者中必將出現一批民用飛機設計的領軍人物。”李玉龍説。
本報西安8月11日電
責編:劉海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