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心臟地帶的天安門郵局,開張一個月以來幾乎天天爆滿。在這個50平方米左右的郵局裏,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們爭相購買紀念郵票和明信片,特別是讓工作人員免費蓋上與天安門相關的郵戳。
當國慶60週年慶典即將來臨之時,正在“變臉”的長安街不止是在天安門第一次設立固定郵政服務網點。
從今年3月末至今,長安街自1978年後的第四輪大修正加緊施工,內容包括拓寬道路,更新便民設施,美化街邊綠地,乃至換上可承載近40噸裝備的重型井蓋。
首先保證政治用途
1949年以後,長安街作為中國“政治經絡”的顯赫有目共睹。中心區域的天安門廣場是中國在世界最具象徵的標誌,最寬120米的街道,幾番延展後的百里長度,百萬人組成的遊行隊伍曾在這裡浩蕩經過。
今時,外界眼中專注于加大、加寬、加長的長安街除了繼續保證政治用途,正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富人情味和親切感,在繁華壯觀與生動細緻、在“講政治”與“為民服務”之間尋找微妙平衡。
“平時怎樣給大家創造更方便、更舒適、更人性化的環境應該成為長安街的努力方向,但作為‘神州第一街’,長安街首先要滿足閱兵、遊行、集會等政治功能,這點毋庸置疑。”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鄭光中教授強調。作為建築大師梁思成的學生,鄭光中參加了自1964年起的歷次長安街規劃。
為了保證政治用途,長安街註定對一些變化説不。比如規劃人員一度設想在長安街地下通道修建包括咖啡廳、餐廳、廁所等便民設施的商業街,但最終出於安全考慮而放棄。“所以現在長安街的地下通道乾乾淨淨,連一個角都沒有,站上去可直接望到對面,包裹一類的東西放上去一眼就能看到。”鄭光中説。
此外,把守長安街中心區域的東單和西單路口至今只有“平面立交”,而無常見的立交橋,成為長安街獨特一景。鄭光中解釋,不修立交橋主要是考慮到閱兵,因為參加閱兵的裝備一般從東單集合,西單解散,如果兩個地方修了立交橋,將給這些裝備的行駛造成麻煩。
統一更換休閒座椅
長安街承擔的政治任務賦予了它中國政治地標的身份,但在沒有閱兵、遊行、集會等重大活動的平常日子裏,當人們用普通街道的標準去打量長安街時,它難免顯得有些“不近人情”——旅遊大巴不允許通過,路邊座椅太少,內急時找不著廁所……
據北京路政部門早前介紹,預計8月末完成的今次大修將把西長安街路段拓寬,實現道路全部雙向十車道,緩解長安街交通擁堵,沿街電話亭、閱報欄、垃圾桶、公交站牌、休閒座椅會被統一更換,街道兩側的國槐、銀杏等行道樹也將被更換或補植。
雖然相關部門在努力,但鄭光中希望長安街“為民服務”的步伐還能更大一些。在他看來,現在長安街兩邊的綠地比原來多了很多,但多數能看不能用,裏邊罕有為過往民眾提供休息的地方,希望未來可以在一些不那麼敏感的地方安排休閒設施,讓長安街綠地發揮“看用兼顧”的最佳效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長安街現在已經變成一條更具人情味和親切感的多功能街道,這是事實。我想以後長安街的變化還會沿著這個方向行進,恐怕不走這條路也不行。”鄭光中説。
(據中國新聞社報道)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