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題:養活了自己,幫助了別人——世界眼中的中國農業60年
新華社記者
如果中國人不能養活自己,那麼他們將使全世界挨餓。曾幾何時,西方人對中國糧食生産能否自給憂心忡忡。但今天的現實證明:中國人不但養活了自己,而且幫助了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的60年,中國人結束了食不果腹的饑困生活,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中國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2007年已增至4140元,比1978年翻了約5番;中國糧食的總産量2008年達到5.25億噸,而1949年時僅為1.13億噸……
今天,中國不僅結束了糧食受援國歷史,而且還是位於世界前列的糧食捐助國。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的不完全統計,在結束受援國歷史的2005年,中國對外捐助糧食就達57.7萬噸,僅次於美國和歐盟,躍居全球第三位。
“中國從1949年時的饑餓貧困狀態,到現在步入小康水平,無疑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方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高度評價了中國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
方成認為,中國能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養活世界20%左右的人口,這一有目共睹的成就主要應歸功於政府支持“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政策,積極的政策措施推動了公共投資和技術進步。
以三大糧食作物的單産為例:玉米單産從1961年的1.18噸/公頃增加到2007年的5.15噸/公頃;水稻單産從2噸/公頃增加到6.43噸/公頃;小麥單産則從0.56噸/公頃增加到4.61噸/公頃。單産的大幅提高無疑與中國具有雄厚的農業技術力量密不可分。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農業和環境經濟學教授戴維 布蘭福德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説,健康的糧食系統具有三大因素:農業研發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糧食定價機制,“中國在這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國政府將“人人糧食安全”視為基本人權,正採取一些政策促進農業從自給半自給經濟向較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産轉化,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中國政府提出的新目標是,到2020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5.4億噸,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在2008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