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週口店“北京人”生活圖景有望得到繪製

 

CCTV.com  2009年08月11日 06: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8月10日電(趙永新、王昊魁)備受關注的週口店“北京人”遺址保護性發掘已經進行了一個半月。此次發掘有哪些考古發現?與以往相比有哪些異同?據此可以得出哪些論斷?

  在今天舉行的週口店遺址保護性發掘階段性進展情況通報會上,擔任發掘工作領隊的高星透露,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共發現了脊椎動物化石數量近千件,以及灰燼、燒骨、炭屑等一些可能的文化遺物、遺跡等。

  根據這些化石和遺存,將有望繪製出數十萬年間“北京人”生活的完整圖景。

  新發現是舊發現的重要補充

  新發掘出的這些化石和文化遺存主要出土于堆積體的上部。其中脊椎動物化石有近千件,大多為小型嚙齒類、食蟲類和鳥類化石;大中型動物化石材料基本為殘破的牙齒、肢骨等。經初步鑒定,出土動物化石種類包括獼猴(上頜骨1件)、熊(完整犬齒1件、臼齒1件)、鹿(上頜骨2件及零散牙齒數枚)、鬣狗(糞化石多枚)、嚙齒類(上下頜及零散牙齒、肢骨等多件),以及食蟲類(上下頜及零散牙齒數件)、鳥類(上下頜及零散牙齒、肢骨等多件)等。

  在石製品方面,目前已經發現人工性質明確的石核5件(錘擊石核3件,砸擊石核2件)、石片37件、石錘5件、刮削器5件、砍砸器2件、斷塊6件,以及疑似石製品118件。

  公眾更為關心目前出土的東西跟以前的考古發現有何異同?是否會據此得出新的科學論斷,改寫北京猿人的歷史?

  “我們此次發現的這些材料雖然大部分跟以前的一樣,但這次的發現所含的科學信息更多、更完備,包括它們確切的層位、坐標位置等等,這是以前的技術條件所不具備的。這對於我們研究遺址的形成,以及當時人類怎樣利用遺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星説,隨著發掘向堆積體下部的深入,發現新的動物種類、新的解剖部位等,都是可能的。這些將是對此前發現的重要補充。

  “以前發現的幾十萬件文化遺存,也只是局部的發現,只是當時的人類生産生活在某些部位留下的東西。我們發掘的面積越大,得到的數據越多,材料就越豐富。”高星打了個比方,就如同盲人摸象,只有了解的部位多了,才能更完整、準確地知道大像是怎麼回事。“北京猿人大概從六七十萬年前到三四十萬年前,但其間是否一直在這裡生存?在數十萬年中其生産、生活和周圍環境、氣候條件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系統性的多學科協作,對已經和將要發現的材料進行深入的測試、分析、研究,繪製出數十萬年間"北京人"生活的完整圖景。”

  為“北京人具備用火能力”提供新線索

  此外,此次挖掘還出土了灰燼、燒骨、炭屑等一些可能的文化遺物、遺跡,這些遺跡有可能是“北京人”用火的遺跡,為回答“"北京人"是否會用火”等尚存疑問的關鍵問題提供了新線索。

  對“北京人”是否具備用火能力在國外一直存有爭議。據高星介紹,1931年,在週口店遺址“猿人洞”,考古人員曾發現了豐富的用火遺跡、燒骨、燒石、灰燼和紫荊木炭等。然而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材料沒有得到完整的保留,再加上當時的分析和測試手段相對落後,沒能留下令人信服的證據。

  上世紀90年代,考古人員在“猿人洞”的地表層面也曾找到一些用火遺跡,但由於這些“遺跡”是來自地表而非發掘層面,因而證據也不夠有力。

  對“北京人”用火持懷疑態度的西方學者主要認為,週口店遺址發掘出的用火遺跡並不是人類有目的燒火,而是自然的野火,此次發掘的用火遺跡將為正確的科學論斷提供新的研究材料和線索,但這些遺跡是不是“北京人”主動用火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和測試。

  據悉此次發掘工作大約到10月份結束,但測試、研究工作大約需要兩年時間。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