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官員急補應急管理課 國家級培訓基地將掛牌

 

CCTV.com  2009年08月07日 06: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2003年4月29日,非典時期一名著裝樸素的軍人正戴上口罩,他將繼續在天安門前站崗。(CFP供圖)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

已經正式掛牌成立的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將迎來100位本科學生。

  首個國家級應急管理培訓基地將掛牌

  中國官員急補應急管理課

  專家認為石首事件、甕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的應急管理系統都處理得不好,是負面典型,中國官員在突發事件中仍面臨理念機制體制方面的挑戰

  文/圖 本報記者邱敏、趙琳琳 實習生王雯倩(署名除外)

  應急管理正成為中國各級政府最為熱門的一個詞,這是中國政府管理體系中正在快速整修的一塊“短板”,也是上從中央部委下到縣級官員們“急補的一堂課”。

  非典使中國人第一次感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的衝擊;從南方的冰雪災害到汶川大地震,凸顯出災難面前從政府到民眾,全社會各系統,整體動員協調的必要性;而不管是甕安事件還是石首事件,都讓人們真切感受到在社會轉型時期,群體事件帶來的嚴峻挑戰。

  對於急遽轉型中的中國社會來説不管是自然災害、公共衛生,還是社會突發事件,都是政府和社會應急管理系統要直面的問題。

  本月底,首個國家級應急培訓基地將在國家行政學院掛牌,將採用案例教學對高中級官員進行輪訓。而與此同時,已經正式掛牌成立的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將迎來100位本科學生,他們四年後的最直接的就業目標是各級政府的應急辦。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直言,“石首事件、甕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在面對這些事件,我們的應急管理系統都處理得不好,是負面典型,所以,最後追究了主要領導責任。”

  在中國新生的應急管理體系目前處於怎樣的運轉之中,又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中國的官員在面對突發事件中最頭痛的問題是什麼?他們的理念又有著怎樣的變化。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教授也許是近年來最繁忙的政府參事之一,因為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發生在哪,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就會派員抵達哪為當地政府出謀劃策,擔當“救火”顧問。

  他還是全國各地政府、安監局全力邀請的主講人,衢州、泰州、張家港、上海、北京、海口,專題報告會滿滿的行程中主題都只有一個“如何提高對危機和風險的能力”,如何“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

  挑戰:

  社會轉型體制轉軌雙重過渡期

  國家級應急管理培訓基地成立

  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挑戰是現實的。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告訴記者:“我們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大國,這不可避免。如何有效應對,包括自然災害的預警對我們有很大挑戰。另外,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的雙重過渡期,社會矛盾突出,官民矛盾突出,因此,群發性事件居高不下,這對我們政府的快速的應對、處置能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驗,如果群體性事件處置不當,可能會造成很惡劣的後果。”

  “比如此次湖北石首事件,本來是個普通的案件,因為縣領導處置不當,最後引發了大規模群眾騷亂和嚴重後果。再比如,河南祁縣,因為化學元素出問題,沒有向社會公眾及時公佈情況,導致數十萬人大規模的外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汪玉凱表示,“如何提升快速響應、快速決策能力,對我們的領導和部門都是很大挑戰。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通過一些有效的處置來樹立政府威信,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應對過程的透明度,讓更多的社會公眾來參與到突發性事件的處置過程中都是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個國家級應急管理培訓基地將在國家行政學院掛牌。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國家行政學院已先後舉辦了首期廳局級公務員應急管理專題研討班、省部級幹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題研討班,“中歐預警及應急管理研討會”。還選派應急管理骨幹師資培訓班學員赴德國學習考察先進的應急管理經驗。

  全國首個應急管理學院——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同樣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在今年4月的成立儀式上,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應急委主任黃華華發來賀信。學院的名譽院長則由廣東省應急委副主任李容根擔任。

  暨南大學將與廣東省政府應急辦密切合作,綜合全校教學與科研資源,加強應急管理理論研究,為政府提供急需的決策支持。據透露,應急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兩個模塊,一是公共衛生安全模塊,二是災難安全模塊,課程覆蓋管理學、新聞學、社會學、信息管理等多學科內容。

  建設:

  非典之後自上而下建應急管理體系

  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都是大檢閱

  應急管理對於中國政府管理來説是一個新興事物。“從2003年非典開始,我們自上而下開始關注危機管理和應急管理。”汪玉凱教授介紹説。

  通俗地講,應急管理是指在事件發生以後如何第一手進行應急處置、緊急救援,在國外多稱為“危機管理”。危機管理最主要的內容是一旦危機已經爆發了,如何用最小的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把它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進行的一種管理。

  從中國政府層面上來説,最先設立的機構就是“應急辦”。“以前沒有應急辦,國務院值班室承擔應急辦的職能。2003年非典以來,我們在值班室的基礎上正式建立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使得值班室和應急辦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值班和應急統一起來了。”汪玉凱教授介紹説。

  “應急辦上面還有一個應急管理的領導和議事協調機構,應急辦是為這個領導機構提供服務的組織機構,在國務院有了應急辦後,各省都開始設應急辦,作為應急管理的辦事和處置機構,由這一機構保障在遇到緊急事件時進行響應。”

  從應急辦起步,中國的應急管理體系在從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間有了突破性進展。首先是建立了一套預案體系。2004年頒布國務院關於突發事件預案的綱要框架後,建立了包括國務院總理應急預案、國務院專項議案等在內的五級預案體系。根據國務院的總體預計預案,公共安全被劃分為四大分類:自然災害,和經濟社會活動有關的一些事故災難,與生命健康有關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和社會、經濟有關的突發社會事件等。

  汪玉凱表示,“如去年的汶川地震,如果沒有過去5年這麼多應急管理預案的準備,救災恐怕無法達到這麼高水平。”“北京奧運會的圓滿成功更是我們這幾年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一次大檢閱。”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長顧林生表示。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