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CCTV.com  2009年07月26日 08: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西寧7月26日電(記者何偉)中國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實施4年來已取得初步成效;項目區生態退化趨勢明顯緩解,水源涵養功能初步恢復,向長江和黃河輸出的水資源保持優良水質。

  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項目實施區主要在青海省玉樹、黃南、果洛3個藏族自治州為主體的青海南部高原。截至今年5月底,這項總投資75億元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共完成投資22.6億元。

  據青海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介紹,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是國務院批准的迄今中國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主要包括生態保護、農牧民生産生活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支撐三大建設,共有22個子項目,截至今年5月底共完成投資22.6億元,項目執行進度為90%。今年國家新下達3.4億元的工程建設任務已開工建設,爭取在今年底前完成目標任務。

  據介紹,工程自2005年實施以來,採取退牧還草、禁牧減畜、生態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等一系列措施,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結構逐漸趨於合理,水源涵養功能增強,草地退化態勢得到明顯遏制。

  根據遙感分析,2004-2008年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結構變化比較微弱,且變化速率比工程前的幾十年更趨緩慢,變化主要表現在水體局部擴張,荒漠生態系統局部向草原生態系統過渡。其中,草地生態系統變化面積凈增加182.75平方公里,水體與濕地生態系統面積凈增加43.21平方公里,荒漠化生態系統面積凈減少200.84平方公里。

  其次,工程實施後,三江源全區草地生産能力提高,草畜矛盾趨緩。減畜工程實施後的2005-2008年4年的草地平均産草量,比減畜前2000-2004年5年的平均産草量提高了21.6%,特別是冬季草場産草量的提高幅度高於夏季草場。

  另外,通過實施退牧還草、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黑土灘治理、鼠害防治、水土保持和人工增雨項目,工程實施區植被得到明顯恢復,水源涵養功能得到初步恢復,源區沼澤、湖泊面積呈現不同程度的擴大。其表現包括,2004—2007年時段的站點年降水量均值為506毫米,比1975—2004年時段凈增加28毫米;青海省內向長江、黃河中下游輸出的水資源保持優良水質。

  三江源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中國影響範圍最大的生態功能區和重要的生態屏障,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譽為“亞洲水塔”。

  相關鏈結:

 

責編:閆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