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9〕2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徵,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財富。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創造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增強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華文化的內涵,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為中華文化的發展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二)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和關心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成就。少數民族文化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得到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學藝術日益繁榮,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文化産業初具規模,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交流不斷加強。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在提高各族群眾文明素質,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困難和特殊問題。文化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落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較薄弱,文化機構不夠健全,人才相對缺乏,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強,文化遺産損毀、流失、失傳等現象比較突出,境外敵對勢力加緊進行文化滲透等。因此,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民族團結、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深刻認識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特殊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採取更加切實、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著力加以推進。
二、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四)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手段,以推動文化創新為動力,以改革體制機制為保障,以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建設與全國文化建設、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建設、與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協調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貢獻。
(五)基本原則。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既要繼承、保護、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又要推動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鑒、加強交流、和諧發展。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把握規律性,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改革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生産力。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生産更多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産品。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促進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調發展。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先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文化事業,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斷完善扶持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六)目標任務。到2020年,民族地區文化基礎設施相對完備,覆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少數民族群眾讀書看報難、收聽收看廣播影視難、開展文化活動難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和弘揚。實施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和工程,推出一批體現民族特色、反映時代精神、具有很高藝術水準的文化藝術精品,創作生産更多更好適應各族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産品。文化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科學有效的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服務運行機制基本形成,政策法規更臻完備,政府文化管理和服務職能顯著增強。文化市場體系更加健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少數民族文化産業格局更加合理。少數民族文化對外交流邁出重大步伐,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