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維和士兵親手排雷3900余枚被譽地雷專家(圖)

 

CCTV.com  2009年06月25日 11: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軍報   

2009年4月20日,黎以邊境某雷場。

  “這裡情況複雜,我先上!”

  中國第五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掃雷連三級士官劉慶忠又一次請戰。他走在數名作業手前面,用探雷針仔細搜索,不時趴在齊膝深的荒草中清排,地雷如同地瓜一樣,被一枚枚“刨”了出來……

  “有這麼優秀的中國掃雷兵,是聯黎部隊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前來視察的聯黎部隊副司令巴達萊緊緊握住中國營營長聶學政的手説。

  親手排除和銷毀地雷、航彈等3900余枚(發)

  2005年10月26日,泰柬邊境某雷場。劉慶忠正在一塊坡地上給泰國學員進行掃雷技術示範。突然,掃雷耙鉤出的一顆手雷,順著坡“骨碌碌”往下滾去,手雷的拉火環拖在外面,而幾米外就有幾名泰國學員在作業。“閃開!”劉慶忠一邊大聲招呼學員,一邊不顧一切地撲上去,一把抓住手雷,控制住拉火環,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意外爆炸。

  這就是劉慶忠在國外掃雷隨時都可能要面對的險情!在泰國教學掃雷的近3個月中,他曾在20多分鐘內排除了5枚手雷,期間有兩次用手指摸索腐殖土中的絆線時險些觸動起爆裝置,還有一次距他駐足之處不到10厘米的地方就埋有一枚防步兵地雷……雖然危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劉慶忠無所畏懼,親手排除了地雷30多枚,銷毀地雷、迫擊炮彈、手雷等300多枚(發)。泰國學員感動地説,從劉慶忠身上不僅學到了精湛的掃雷技術,還強烈感受到了愛好和平的中國軍人捨生忘死的精神。

  這種精神源自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團隊。劉慶忠所在的某工兵團,曾先後參加過中越邊境大掃雷和厄立特裏亞、泰國援外教學掃雷,以及我國第一批、第二批、第五批赴黎巴嫩維和任務。作為英雄團隊的一員,劉慶忠在耳濡目染中牢牢記住了這樣一組數字:目前世界上有68個國家埋有近1億枚地雷及其他爆炸物,每年約有2.6萬人觸雷傷亡!他更記住了團史館中那句格外醒目的話:“為消除世界雷患,放飛和平鴿,中國工兵時刻做好獻身準備!”

  在黎巴嫩維和,劉慶忠更是成了傳奇人物。2006年7月下旬,黎以衝突激戰正酣。劉慶忠隨護送物資的運輸車赴戈蘭高地維和友軍營地,在邊境地區發現兩枚122毫米未爆炮彈橫躺在路中央。路邊一側的以軍檢查站哨所狙擊手槍口寒光閃閃,而另一側斷水斷糧的友軍正焦急等待救援物資。因地形限制不能使用專業排爆工具,劉慶忠就用麻線纏、用手擰,冒著危險將引信拆除。帶隊的法國維和軍官米歇爾上尉由衷讚嘆説:“劉,你真勇敢!”劉慶忠衝他淡淡一笑:“中國軍人都這樣!”

  最驚險的,還是黎以衝突剛結束時銷毀未爆航彈的那一幕。當時,劉慶忠在一片橘園裏發現了一枚500磅未爆航彈,這枚航彈包括引信在內的各部件都非常完整,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爆炸。考慮到在現場引爆會炸毀黎巴嫩平民的果園和房屋,中國營決定將其轉移銷毀。他們小心翼翼地將航彈吊到運輸車上後,劉慶忠在彈體上裹了兩層毛毯,自己一個人在車廂裏雙膝跪地死死抵住彈體,並用雙手按住航彈,使之不能有絲毫的移動。車輛緩慢行駛了3個小時,劉慶忠就這樣堅持了3個小時。

  據中國第五批維和工兵營營長聶學政和手把手教劉慶忠排雷的某工兵團副團長陳代榮介紹,隨我國第一批、第二批、第五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3次赴中東執行維和掃雷任務的劉慶忠,主動承擔了類似的銷毀任務數十次,是維和營執行銷毀任務最多的作業手。迄今,劉慶忠已親手排除和銷毀地雷、子母彈、航彈等各類爆炸物3900余枚(發),組織排除地雷等各種爆炸物2500余枚(發),為我軍和外軍培訓200余名掃雷骨幹,是我軍目前參加國際掃雷次數最多、排除和銷毀地雷數量最多、培訓掃雷骨幹最多的士官。他排除的地雷大多是雷場上發現的第一枚,或是一觸即發的“詭計雷”、“險情彈”,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險情多達30余次。

  從初中生到國際地雷士兵專家,創多項掃雷奇跡

  2006年黎以衝突結束後,維和部隊奉命清除一枚斜插入民居院內的2000磅未爆航彈。按照通行的做法,要在彈洞周圍10米處往下挖坑,需20多天時間。然而,劉慶忠帶著兩名戰友,用挖掘機在彈洞周圍不到3米的地方向下挖了14米,僅用3天多時間就成功排除了未爆航彈。聯合國專家稱讚他説:“你創造了世界排除未爆航彈的奇跡!”

  出生於山東革命老區的劉慶忠,是聽著前輩講地雷戰的故事長大的,1998年入伍當上工兵時曾激動得一夜睡不著覺。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首次上訓練場就接連3次踏響了“地雷”。他由此感到,當一個工兵並不那麼簡單——不僅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更要有高超的掃雷技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效益。

  在地雷界,掃雷被稱為鬥“死神”,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人只能被稱為“紙上地雷專家”,有理論和實踐的才算“大半個地雷專家”,“大半個地雷專家”再加上有科技革新成果,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地雷專家。劉慶忠要當真正的地雷“兵專家”,有人曾取笑他:“初中生會挖地雷就不錯了,別做專家夢啦!”

  “沒有追求,哪能超越自我!”不服輸的劉慶忠不斷向自己挑戰。

  只有初中文化的劉慶忠,口袋裏總裝著一個記事本,隨時記下有關的掃雷知識。入伍11年來,他先後學習了50多本專業書籍,整理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熟練掌握了10多個國家60余種地雷的埋設和排除方法,撰寫了百餘篇論文和體會文章,參與編寫了《掃雷作業指導手冊》、《國際人道主義掃雷手冊》等多部掃雷教材教案。在出國掃雷和教學中,劉慶忠配合專家共同探索出“縱火毀雷法”、“單兵排雷六法”、“人工分標段搜排法”等26種中國式科學掃雷手段和方法。黎以戰爭期間及結束後,中國維和工兵營在排爆作業中遇到大量從前沒有接觸過的彈種。劉慶忠從多種渠道收集技術資料,與排雷連連長陳代榮等一道抵近觀察,分析彈體結構及發火原理,最終摸索出清除多種型號子母彈和航空炸彈的訓法與戰法,豐富了我軍在戰時條件下掃雷排爆的經驗。

  更讓國際地雷界驚嘆的是,劉慶忠還先後研製革新了“掃雷耙”、“掃雷鏟”、“松土鍬”等10余種造價低、高效、安全、實用的簡易掃雷裝備,獲得國際地雷界的認可。在我軍傳統掃雷作業中,拋掃雷錨引爆絆發雷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掃雷錨容易挂在樹枝上,劉慶忠用鋼絲做成絆線探測器,有效克服了這一不足。有關專家稱,一根只值幾毛錢的鋼絲,解決了大問題。他參與研發並在全軍推廣的“多功能掃雷耙”,具有割除雷場草枝、鉤雷、清理雷場等多種功能,被國家兵器工業部評為科技進步三等獎,填補了我軍掃雷裝備上的一個空白。

  不斷超越自我,劉慶忠成了國際地雷界專家公認的掃雷士兵專家,也書寫了中國軍人的輝煌:掃雷速度最快,是聯合國維和掃雷部隊平均速度的7倍;質量最高,掃除的數十萬平方米雷場未發現一處漏掃雷患;成本最低,大大低於聯合國維和掃雷部隊標準;安全系數最高,他和他所培訓的200余名多國掃雷骨幹毫發無損。

  危險時勇爭第一,卻5次讓功,10余次拒絕掃雷商高薪聘請

  黎以戰事最緊張的時候,中國維和工兵營按要求制定的撤離方案中需要有6個人留守。劉慶忠第一個找到中國營領導,斬釘截鐵地説:“我是黨員,我留下!”在他的帶動下,戰友們紛紛要求留守。營長羅富強説,劉慶忠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要求留守,激勵了官兵的鬥志,堅定了營黨委“既維護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保證官兵的生命安全”的信心。在黎以衝突的34天中,劉慶忠10余次主動報名外出執行任務,成為維和工兵營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一個。一名被他和戰友從戰火中救出來的黎巴嫩老人,撫摸著他臂章上的中國國旗連聲説:“感謝中國,感謝中國!”

  在國際雷場與“死神”打交道,一舉一動都連著國家和軍隊的榮譽。每次排爆掃雷都有友軍配合,為確保萬無一失,劉慶忠立下了三條不成文的“規矩”:每一次上雷場,由他走在最前面;每次作業時,第一枚雷由他自己排;每次遇到比較複雜的情況,由他第一個進現場處理。一次,在黎以邊境探查時,劉慶忠一如既往走在戰友們前面,在原本估計不太可能有地雷的4公里巡邏道上,竟探出了6枚反步兵地雷。戰友們感慨地説:跟著劉班長,我們就有安全感!

  劉慶忠把國家和軍隊的榮譽看得比什麼都重,個人的名利地位卻看得很淡。2005年年底,劉慶忠剛從泰國執行教學掃雷任務回國,連隊根據他的出色表現,決定給他報請三等功,可他説:“這種機會我以後還會有,這次給表現同樣優秀的戰友吧。”2007年9月,中國維和工兵營根據劉慶忠連續兩次參加維和的出色表現,決定給他報請一等功。但他以自己在第一批維和結束時已榮立二等功為由,硬是把名額讓給了戰友。據某工兵團政委王良斌介紹,11年來,劉慶忠帶出的徒弟有16人次立功,其中2人榮立一等功,2人榮立二等功,可他卻先後5次讓功。最讓戰友們感動的是,劉慶忠因超齡失去了保送入學的機會,他卻熱心幫助兩名戰友成為業務尖子,被保送軍校學習。

  第一次赴黎巴嫩維和結束時,領導想留他繼續參加第二批維和,但考慮到他2005年領了結婚證後因接連兩次出國執行任務還未舉行結婚儀式,有點為難。他是獨子,家裏擔心他的安全,已給他聯絡好工作,希望他退伍回鄉。一位在部隊幹過工兵的老領導,自主擇業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國際掃雷公司,讓劉慶忠跟他幹,年薪不下10萬。有人按國際商業掃雷的價格給他算過一筆賬,每掃一顆雷至少可以賺20美元,按他的掃雷水平,完全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但他還是主動向組織要求留下來繼續維和。近年來,劉慶忠先後拒絕商業掃雷公司的高薪聘請10余次,每次他總是説:“我是部隊培養教育出來的,我的技術屬於部隊,屬於中國軍人的使命!”(姜興華 張志濤 趙建華)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