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包辦大學生就業有越位之嫌
14日,山東省濰坊市畢業生就業工作座談會上透露,市人事局給全體幹部下了“死任務”,每名幹部至少要為3個畢業生落實就業崗位。濰坊市人事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逄峰説,給幹部下達這樣的任務是頭一次,為了完成任務,幹部們需要到企業、到社會上去找門路、想辦法。
為了保證落實這項任務還採取旬報制度,定時上報落實就業的情況。
(5月16日《京華時報》)
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下,政府確實有責任扶持大學生就業,但這樣下“死任務”、搞攤派,並不是科學的做法,容易引發種種弊端。
首先,容易遏制就業市場的良性發展,就業市場應該遵循的是雙向選擇、自由競爭的原則。如今,大學生就業問題被“包辦”解決,還談何自由競爭?這對於其他非大學生的求職者來説,公平嗎?從某種角度看,這對於外地來濰坊的大學生以及其他求職人群而言,也是一種就業歧視和就業障礙,並不利於人才的公平競爭。
其次,這樣的政策也容易影響企業的發展,在招錄員工的問題上,如果行政干預過多,有可能會讓企業違背基本的人力資源選擇標準,而屈服於行政權力的裹挾,錄用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大學生,從而增加企業的負擔,影響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
最後,這種做法找不到行政法規上的依據,屬於越位之舉。而且,這種“包辦”的死命令會帶來多少腐敗,也是值得擔憂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幹部就能幫他找到,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幹部的關係網自然是玄機之一,從該政策的內容來看,並沒有規定幹部必須要隱瞞公職身份,並沒有規定幹部只許去職介所幫助大學生聯絡工作,因此,實際上很可能出現幹部通過找關係、走後門來幫助大學生找工作,悲觀點説,這甚至很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但這不也是不正之風之一種嗎?不正是我們應該反對的嗎?
濰坊出臺這種規定的初衷是好的,但這種規定無疑是荒唐的,這和國家有關部門反對並禁止的攤派訂報等做法沒有兩樣。地方政府的好心必須建立在尊重市場經濟、尊重人力資源市場自有規律的基礎上,地方政府要做的不過是細緻的服務,比如提供大量企業用人信息供大學生選擇,而不是代替大學生“赤膊上陣”。濰坊的做法,短期內或許會讓大學生的就業率得到提高,但從長期來看,可能會滋生一批大學生“懶漢”,會破壞現有的經濟秩序,這種不科學的、落後的“包辦”模式,實際上是觀念上的一次倒退,是比當年國家分配大學生工作更為落後、弊端更多的一種模式,有關部門應該叫停。
(湖北 歐木華)
責編:李二慶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