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汶川地震一週年。
一年前的那一刻,山崩地裂,房倒屋傾,生靈罹難,九州同悲。一年後的這一天,滿目瘡痍留在了博物館中,廢墟之上煥發生機,新房新舍拔地而起,依然堅毅的群顏透著生命的力。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回望這一年來重建家園的歷程,進而以更宏大的視野審度那一場災難,我們發現汶川大地震樹起了一個清晰的界標。這個界標,就像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枚“多棱鏡”,折射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種種“奧秘”,更展示了未來中國充滿希望的錦繡前程。
其一,大地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檢驗了中國的實力。直到今天,我們依然難以想象,如果沒有改革開放30年巨大發展所積累的雄厚實力,我們又靠什麼去拯救生命于危難,拿什麼去重建美麗家園。這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前進道路上一切困難和問題的“鑰匙”。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咬定科學發展不放鬆,當代中國就可以進一步積聚內力,強健筋骨,贏得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
其二,大地震以一種特殊的召喚凝聚了全民的力量。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感懷,中華大地上如此規模空前的生死大營救、歷經艱險的千里大馳援、處處涌動的愛心大奉獻、共克時艱的社會主義大協作。世界依然驚詫,中華民族何以能具有如此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今天,在開創偉業的新征程中,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把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凝聚起來,我們所形成的強大合力,完全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美好的理想目標。
其三,大地震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沒有一個民族希望遭遇這樣的災難,但災難能夠讓一個民族變得堅強,昇華精神。大地震形成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愈挫愈奮、愈折愈強的民族品格,也進一步發展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進一步昇華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並將繼續成為推動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巨大動力,成為涵養國人精神、鑄就民族品格的重要源泉。
汶川大地震一年來,中國歷經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順利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等一系列大事喜事,亦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少困難和不利影響。然而,久經考驗的黨、政府和人民,已經變得更加沉著冷靜,更加成熟自信,更加堅不可摧。面對新的危機逆境,只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心,同心協力發展,共同攻堅克難,就必定能夠化危為機、逆境奮起,在世界面前再一次迸發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奇跡。
在一定意義上説,這是對大地震的最好紀念,對地震逝者的最好告慰,對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最好弘揚。(陳家興)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