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訓中心的小朋友正在表演節目。
中新網杭州4月30日電(記者 夏毅 實習生 朱麗珍)“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邊跑……”記者今天在杭州市愛心聾兒語訓中心15週年校慶上看到,一首對於正常人來説都頗有難度的繞口令,這些聾兒卻將其説得順暢流利。但該培訓中心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浙江仍有70%的聾兒生活在貧困家庭無法得到聽力語言康復訓練,“他們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
在浙江省200萬殘疾人中,聾人佔45%,其中7歲以下聾兒1.6萬,由於藥物、遺傳、環境污染、胎教不當等原因,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2000名的速度不斷增大。專家表示,這些聾兒多數殘存聽力,如借助助聽器,配合聽覺語言訓練,就有可能重回有聲世界。
“聾兒的康復訓練越早越好。”杭州市愛心聾兒語訓中心教學主任邵旭靜有十多年的聾兒康復教學經驗,也是全國首屆“十三位”聽覺口語老師之一,她表示,0至7歲是孩子發展語言最快速、最有效的時期,越早給予聽力語言訓練,他們就能得到越大的康復機會。
15年來,全國13個省、市近900多名聾兒在該培訓中心就讀,達到國家聽覺語言4級康復的學生160名,3級康復的學生600名,已全部進入普通小學和幼兒園就讀。
邵旭靜介紹:“0至2歲的聾兒配合適的助聽器、進行針對性聽覺語言培訓,語言損失率僅在5%到20%之間,也就是説基本上和正常人無異;而2至6歲的孩子效果只能達到50%;超過一定的年紀,語言中樞基本不再有用,很可能一生都無法再開口了。”
但是,即使不追加治療、培訓費,面對1000元到3萬元不等的助聽器,高昂的費用對大多數聾兒家庭來説,都是難以承擔的。特別是很多聾兒大多生活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山區,根本無力裝配助聽器。“因為買不起助聽器,聾兒錯過了最佳治療年齡,從而導致終身無法開口説話。目前,浙江省有4萬多名聾人至今尚未就業,下崗聾人的再就業尤為艱難。”
“有個江西來的男孩子,因為家裏出不起1000多元的學費,準備讓孩子從我們語訓中心退學。但是這個孩子的學習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明年8月就能畢業。”該語訓中心院長邵玲芳知道後,為他父母找到了工作,並將孩子留在語訓中心繼續培訓。“但是,像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他們關愛,聾兒是可以走出無聲世界的。”(完)
責編:李二慶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