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勞動報酬佔GDP比例應適當提高

 

CCTV.com  2009年04月30日 11: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長江日報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近日透露,他們正在起草一個政策方案,以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方案涉及多個領域的調整,包括調高個稅起徵點、大範圍提高社會工資、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提高住房貨幣補貼的標準等。

  全世界金融風暴急、救市忙,中國政府已宣佈一個4萬億元救市計劃,對穩定業界信心産生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再來出臺一系列政策,刺激國內消費,應該是對我國救市政策的加持,對於增強市場信心、保持我國經濟增長,具有積極意義。

  對於政府給城鄉居民“加工資”,很多人持遲疑態度。工資的形成機制,有政策性因素,有市場性因素,並不完全取決於政府的態度。企業工資主要取決於市場性因素,政府能夠直接調整的,主要是行政事業性單位的工資。而企業尤其是私營部門、臨時就業人員,工資收入增長方式較為複雜,有些未必能夠獲得相應增長。

  私營部門的工資水平,是由勞動力的市場供給狀況決定的,但也不是沒有觀念和政策因素。在分配政策上,我們一直強調“按要素分配”。本來,生産要素既包括資本、知識,也包括勞動力。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恰恰是“勞動創造價值”。但我們所謂“要素”僅僅包括資本、知識,而把勞動力排斥在外,其價格有時到了靠最低工資保障的地步。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説,我們長期以來形成了高積累、低消費局面,城鄉居民總收入佔GDP比例偏低,政府財政收入比例偏高。有報告顯示,中國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呈持續下降態勢,已經從10年前的53%下降到2006年的41.4%。這個比例,發達國家都在50%-60%之間。我國國民財富的大頭被政府和企業拿走了,其中又以政府所得為多。

  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發展的目的是人,要讓人民過上全面小康生活。探索一種勞動報酬增加的保障機制,提高勞動報酬佔GDP的比例,讓用於進行勞動分配的錢多起來,讓人們用工資過上小康生活,已經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

  提高社會工資水平,還有一個縮小貧富差距的問題。在任何時候,富人總是有的,奢侈消費從未停止,富人的消費勿需刺激。真正的問題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讓一般民眾和窮人口袋裏有錢,這是刺激消費的真諦。但政府觀念一變,政策一動,整個分配格局也會大變。不僅政府可以“讓利”,私營部門其實也可以“讓利”。□楊于澤

責編:劉立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