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考不再一考定終身”談何容易

 

CCTV.com  2009年04月28日 09: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24日接受人民網訪談時指出,今後的高考制度將包括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以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錄方式。(4月27日《人民日報》)雖然社會各界已就考試改革達成共識,但是在考試應該如何改革的問題上,卻始終沒有停止爭議。原因之一是民眾在這一問題上的矛盾心態:一方面痛感“一考定終身”的諸多弊端,一方面卻對能否用高校自主招生來替代心存疑慮。

  關於考試製度,人們關注的核心在於追求程序公平和實質公平。“一考定終身”雖然飽受詬病,但它起碼還具有程序公平的外表———同樣的問題,標準的答案,是非對錯一目了然。相比之下,捨棄傳統考試模式獨自判斷考生的優劣則很容易使人産生憂慮,因為素質考試過程中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是非對錯也許只不過是老師們的一念之差。在學術腐敗還時有耳聞,而整個社會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體系的背景下,民眾有理由擔心,片面強調素質考核的內容是否會在得不到實質公平的基礎上,就連最基本的程序公平也一同失去了。

  針對社會上考試改革的呼聲,很多大學苦惱于高校缺乏招生自主權,但是招生自主權卻並非解決考試難題的關鍵所在。

  由於以素質考核為主的招生自主權缺乏足夠的透明度,因此針對考生的“人品考試”其實更多地是在考主考官的人品。如果大學無法制定出詳盡有效的舉措證實“人品考試”科學可靠,如果大學不能建立起合理的人才評估任用機制保障主考官最基本的道德素質值得信賴,素質考核的合理性與公平性就擺脫不了來自民間的質疑,而一旦此過程中出現問題,大學必然要因此而遭受更多更猛烈地拷問。

  “一考定終身”遭到眾人反對的原因是,極端“務實”的考試製度片面局限于考試的分數,而看不到分數以外的其他內容。與此相比,道德量化的“人品考試”則無疑是一場徹底“務虛”的考試,人們不僅看不到考試考了什麼,而且看不到評分的依據以及錄用的準則。從極端“務實”到極端“務虛”,兩種考試製度顯然都不是人們想要得到的結果,人們更願意從中尋找到一個合理的交匯點,而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一種極端選擇。這既可以解釋民眾為什麼一邊呼籲考試改革,一邊對自主招生充滿疑慮;也可以解釋“人品考試”為什麼會遭到民眾一致的質疑。(趙志疆 編輯)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