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張曉松)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社會各界捐贈大量款物用於災後恢復重建。從目前審計情況看,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總體情況良好,但也發現了一些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
記者日前從中國審計署了解到,為確保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用到實處,今年1月,審計署全面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跟蹤審計工作。目前,來自審計署4個特派員辦事處、23個省市審計廳局的1600名審計人員,正分成300多個審計小組,奮戰在四川、陜西、甘肅3個主要受災省的有關縣(市、區)。
“可以説,恢復重建資金流向了哪,我們的審計人員就跟到了哪。”審計署固定資産投資審計司副司長盧華勝説。
截至3月底,審計人員已對1500多個項目進行了審計,涉及資金近500億元;調查了上千個地方各級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和相關的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並對部分鄉鎮農房重建維修加固和學校、醫院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抽查。
“從審計情況看,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的總體情況是好的。”盧華勝説,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建設單位高度重視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各地各單位基本做到了按照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及其專項規劃和相關規定要求使用災後恢復重建資金,逐步規範項目建設管理。
“但也發現了一些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盧華勝説,有的單位虛報工程量,套取災後恢復重建資金;有的項目建設管理不規範,現場監理不到位,對送檢單未認真審核;有的項目前期準備不足,導致工期滯後;有的項目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資金缺口較大;有的項目財務管理不夠規範。
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機關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300多條,其中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書面審計建議18條。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對審計反映問題和提出的建議非常重視,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及時整改,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這只是初步成果,我們已要求各相關審計機關做好兩到三年長期戰鬥的準備。”盧華勝説,這次審計將貫穿災後恢復重建全過程,對中央投資的審計覆蓋面要達到資金量的60%以上,對地方投資的審計覆蓋面要達到資金量的80%以上。
“我們將每半年匯總一次審計情況,每年向國務院報送一次綜合審計結果報告。此外,審計署和23個省市審計機關還將定期向社會公告災後恢復重建審計情況。”盧華勝表示,審計署年內至少將向社會發佈一次災後恢復重建審計結果公告。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