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工人日報:“駐京辦”應轉型為公眾服務

 

CCTV.com  2009年04月21日 09: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工人日報   

  “駐京辦”向何處去?各方見仁見智,只是有一條,無論怎麼辦,誰都必須遵循,那就是人民政府要為人民服務,“駐京辦”也不例外

  近日,有關“駐京辦”的新聞迭出,頗受關注。先是山東濰坊低調撤銷駐京辦,引來議論紛紛;後是河南許昌、漯河兩市駐京聯絡處花了66萬餘元買了777瓶假茅臺,招致批評一片。最新消息是,兩家聯絡處解釋説,那些酒是為家鄉企業代購,並非用於聯絡處招待消費,輿論依然“窮追猛打”,質疑不斷,《新華每日電訊》更引述網友留言説,“茅臺全國各地都有售賣點,還用得著你幫著購買?”以致許昌聯絡處主任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個事情真把我逼瘋了。”

  “駐京辦”問題由來已久,比較統一的説法是,它是計劃經濟的産物,在地方與中央的政務聯絡上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它又因為“跑‘部’‘錢’進”、接待官員、公款吃喝、甚至涉嫌腐敗而備受輿論批評。幾年前,中央就明確要求治理整頓,但似乎沒有見到明顯效果。近來山東、河南駐京機構發生的新聞,把這個問題再次推到輿論前沿。

  各地“駐京辦”是否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撤銷了?是否“燒錢”、開銷多大?是否涉嫌腐敗,應該追查?都需要論證,需要時日。不過,“駐京辦”負責接待地方官員(包括其親友)、為他們辦事跑腿的事實卻是不能否認的,它的前景如何也是可以討論的。

  如果説,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駐京辦”已經沒有必要存在了;如果説,因為需要“辦事”而又不能掙錢,行政成本太高,“駐京辦”應該撤銷了;如果説,接待地方公務人員難以避免腐敗之嫌,“駐京辦”不辦也罷了,那麼,對於它今後的發展和“命運”,能不能換個思路,讓“駐京辦”來個轉型,為大多數的鄉親們服務呢?應該説可以。

  首先,作為首都,北京的流動人口是全國之最。每天來到北京的各地群眾需要食宿、需要辦事、需要引領,巨大的容納、接待壓力,時時考驗著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如果數以千計的“駐京辦”能夠分擔一部分,相信“駐京辦”會大受歡迎。

  其次,俗話説,“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駐京辦”的工作人員不僅是老鄉,而且代表政府,“神通廣大”,各地群眾如果在北京能夠受到他們的接待、服務,相信一定趨之若鶩。

  第三,“駐京辦”都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包括住宿、餐飲、車輛乃至旅遊服務,不需要新的投入,只需要調整服務對象,就可以照常運轉,而且“滿負荷”。如此,相信可以降低行政成本,甚至可能使國有資産增值。

  第四,各地在京工作的人員都不少,“駐京辦”也沒少聯絡其中的“成功人士”,以充分“挖掘資源”。現在的問題是,對那些並不“成功”、甚至有求於自己的鄉親們,“駐京辦”能否也承擔起責任,為他們排憂解難?譬如農民工討薪、培訓、子女就學、乃至找工作,等等。如果這樣做了,相信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最後,毋庸諱言,上訪是一部分人進京的目的。以往,處理這類問題實行“誰的人誰負責”的辦法,往往是一個人進京上訪,地方幾個人跟隨做工作。近期的《半月談》雜誌披露某鄉鎮幹部的話説,“截訪”一次花費數萬。這樣的辦法能不能改變一下?如果各地“駐京辦”能夠承擔起一部分接訪任務,相信同樣能夠減少地方開支,而且可能因為熟悉北京情況,更好地解決問題。

  “駐京辦”向何處去?各方見仁見智,一家之言,權作獻策。只是有一條,無論怎樣辦,誰都必須遵循,那就是人民政府要為人民服務,“駐京辦”也不例外。(張刃)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