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不該遺忘的英雄: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戰俘(圖)

 

CCTV.com  2009年03月28日 11: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核心提示:"當國家面臨亡國滅種時,他們慷慨從軍上陣了,他們上陣與日軍奮勇搏殺了,他們身不由己被敵人俘虜了,他們中大部分人被敵人殺害了。他們是我們的先輩、先烈,他們是保家衛國的壯士。他們是受了太多艱辛、苦難和誤解的中國軍人。"

  日本兵作弄中國戰俘。圖中戰俘在廈門本瓶山被俘,剛當兵五個月,從衣著看是海軍或海岸要塞部隊士兵,德式鋼盔歪戴,斜挂長槍,左胸處被貼了一面小膏藥旗

  1932年1月28日晚,被日軍捕獲將殺害的我便衣志士。這位志士雙眼被蒙,嘴角有血痕,長衫上也有血痕,這是與敵人搏鬥後留下的

  2008年12月27日趕赴成都參加一家雜誌社主辦的年度人物典禮,聽説秦暉教授等翌日要專程去參觀位於大邑縣安仁鎮的建川博物館,我也跟著去了。館長樊建川先生帶我們看的,主要是抗戰系列的"正面戰場(國民黨抗日軍隊)館"、"援華美軍館"和"中國抗俘館"。

  給我印象最深,具有強烈精神衝擊力的要數這個"中國抗俘館"了。樊先生説,"抗俘"這個名詞是他特意"生造"的,專指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不幸落入日寇魔掌的戰士。他的父親和岳父都是共産黨領導下的抗日戰士,自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11年,但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抗俘"的悲憫、尊重和崇敬,他建這個館就是要為這些不幸和不屈的人們抗辯,為他們討回曆史的公道和人格尊嚴。

  博物館有道門的路邊插著銘牌,寫道:"我們不説話!讓歷史(文物)説話!"但這個"中國抗俘館"的文物是最單薄的,基本上只有照片,都是花錢從日本民間蒐購來的,從中挑出了幾百幅展出。然而,單是這些照片已夠令人震撼了。這些照片絕大部分出自日本人之手,一是當時他們的攝影技術條件好,二是戰俘落在他們手中,我方自然無從拍起。電影故事片《桂河大橋》,那是表現泰緬邊界英國戰俘遭遇的;菲律賓巴拉淪島有日寇設的美軍戰俘營;緬甸有,據説中國東北也有盟軍戰俘營......

  讓歷史説話

  古今中外凡打仗就會有戰俘;以蘇聯人抵抗德國法西斯侵略之頑強,交戰不到5年被德軍俘虜的士兵達500多萬名,何況從"九一八"算起,中國抵抗日寇14年之久,"抗俘"絕不低於100萬。

  這些戰士的被俘有多種情境。因為這些照片多數發表在日本戰時雜誌上,配有簡要的文字説明,我們可以大體明了當時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

  當時的敵我對比是,我方的實力遠不如日寇:國力不如人,武器裝備不如人,兵力不如人,訓練不如人,可以拼一拼的只有血肉之軀。有幅照片背景是華北平原,被俘的戰鬥人員有人戴鋼盔持步槍,有的戴斗笠拿砍刀,年紀參差不齊,這樣的"烏合之眾"猝然遭遇強敵的"鐵壁合圍",有人被俘太正常了。另有一張是1939年長沙大會戰期間,三個小戰士在湖南嶽州被日軍俘虜,他們被繩子串連著押送,他們本來還在跳繩或爬索玩的年齡,卻要與訓練有素的鬼子兵對壘。我方的正規軍又如何?眾所週知的上海淞滬之戰中死守四行倉庫的國軍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實為423人),彈盡糧絕後有人被俘,被日軍分別押往各地做勞工。他們因此就不是抗敵的壯士和功臣了嗎?

  事實上不少人是英勇搏鬥到力竭被擒。有張照片註明是1932年1月28日晚,畫面是一群持槍鬼子兵和3個戴禮帽的人,逮住了我方一個便衣男子,他的雙眼被蒙,嘴角和胸前衣衫上都有血痕。可以想見他是怎樣落入敵手的。有兩張鬼子兵羞辱中國戰俘的:一張註明是在廈門本瓶山,一群鬼子兵給一個俘虜頭上歪戴德式鋼盔,脖子上不倫不類斜挂一枝長槍;另一張則是,十幾個全副武裝的日軍嘻笑著,在圍觀一個"抗俘"狼吞虎咽,旁注説,十日沒吃東西的"支那兵",得到我方食物後"狀如餓鬼"地在進食!10日沒進食,餓昏了而被俘,我們除了憐惜還能説什麼?醒來見到食物吃了再説,這是人的本能,有什麼丟人的?日本鬼子後來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攆進叢林後茍延殘喘,豈止"狀如餓鬼",還像蛆蟲吃死屍呢。此人吃飽後有了力氣,突然咬個鬼子一口也未可知。

1/7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