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3月15日電(記者 江耘 實習生 鄭莉娜)2月25日上午9點,杭州市余杭區東湖街道梅堰社區黨委書記陳敏曉接到區委組織部電話,通知她下午1點45分到新僑飯店開會,她習慣性地問什麼會,對方表示具體什麼會也不清楚。
“到了新僑飯店,我好奇地往會議室門口看看,原來是市委全委會成員會議。市委全委擴大會議我曾參加過,可市委全委會成員會議還是第一次參加呢。”陳敏曉至今回憶起來心情還未平靜。
陳敏曉告訴記者,直到坐定後聽市委王國平書記宣佈,才知道自己被抽籤選中來參與“兩輪推薦、兩輪票決”市管正局級領導幹部的選拔工作。
2009年1月12日,杭州市委正式啟動了選拔工作,首次不明確崗位,從279名符合條件的市管副職中,經過全市領導幹部會議(邀請黨代表參加)、市委全委會兩輪民主推薦,市委常委會、市委全委會(邀請黨代表參加)兩輪差額票決,確定了6名市管正局級領導幹部。這次幹部選拔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是一次創新,是一次真正放權於民的大解放。
創新一:普通群眾參與幹部的初始提名
杭州市此次選拔市管正局級領導幹部,改變了以往多由組織推薦的做法,而是讓普通幹部群眾參與幹部的初始提名,推薦視野也放大到了全市。
“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讓我們參與推薦市管正局級領導幹部,感到特別的榮幸,也感覺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政治責任。”來自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岳廟管理處的金霞至今還很激動。
在第一輪全市領導幹部會議民主推薦時,參加推薦人員達256人,包括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市紀委委員,各區、縣(市)和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市級離退休老領導,以及用抽籤方式隨機確定的60名市黨代表。
從提名主體來看,讓普通幹部群眾參與幹部的初始提名,實現了由組織推薦提名向群眾提名、由個人提名向集體提名的轉變,進一步規範了幹部提名的主體、原則、程序,較好地解決了擬任重要職位人選由誰來提名的問題,實現了幹部選任的關鍵性突破。
“幹部讓老百姓來選,選出來的幹部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也更能向老百姓負責。” 一位參與推薦的老同志説。
創新二:“從279到6”的競爭性選拔
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盧春強,是從279名符合條件的市管副職中脫穎而出的10名建議人選。在市委全委會成員會議差額票決前,還增加了10名建議人選現場回答問題的環節。
盧春強最後一個登臺作15分鐘的個人陳述。隨後,他與其他9名市管正職幹部建議人選一起,等待市委全委會全體成員和市黨代表的選擇。“上午十點多才拿到考題,這場最後的大考只有二個多小時的準備時間。”盧春強表示,在這之前,他從未經歷甚至觀摩過這樣的幹部選拔。
10位建議人選現場演講結束後,根據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和黨代表投票結果,市委常委會研究確定了6名市管正局級領導幹部擬任人選。臨安市文廣新局局長、市黨代表諸林森説,“當時看著10位建議人選上臺回答問題,心裏也捏了一把汗,面對台下那麼多人,特別是市領導都在場,誰能不緊張呢?”他説從建議人選的回答問題中,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維是否創新,思路是否開闊,這些都能檢驗綜合素質。
杭州市文瀾中學副校長、市黨代表徐青青見證了10位建議人選激烈的角逐。“聽了10名幹部的演講,覺得他們確實有才華,有能力,綜合素質高。最後勝出的6名幹部,都只有40歲出頭,年輕有為。”
“我們探索了全程差額選任辦法,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表決等,進一步完善了競爭性選拔幹部的方式,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變關門選將為擂臺選將。”杭州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在選拔的全過程,積極引入了競爭機制,採取279到30、30到15、15到10、10到6的差額比例,最終産生了6名市管正局級幹部,實現了好中選優、優中選強。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