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青年報:某些官員被“雙規”後為何語焉不詳

 

CCTV.com  2009年03月13日 09: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全國政協委員、監察部副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屈萬祥,在回應某些高官被“雙規”前後為何語焉不詳一事時説,有些制度應當改進,否則在官方發佈消息之前,小道消息已是滿天飛。“希望關於官員涉案的消息不要‘出口轉內銷’。”(《新京報》3月12日)

    反腐新聞被社會普遍關注,然而正常的制度出口往往不及“小道”快。某些反腐消息的“出口轉內銷”,既反映了公眾信息饑渴,同時又暴露了現行反腐機制中的信息通道遲滯和信息扭曲失真。

    以“炮手委員”孫永福的質詢為例:鐵道部原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何洪達,因涉嫌經濟犯罪被“雙規”查辦一年多,且已進入司法程序,公眾卻毫不知情。身為全國政協委員、鐵道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孫永福,也只能從模糊的“傳聞”中得知關於何洪達的若干片斷。“作為一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一年多不在崗位上,出了什麼事?總要有個説法吧。”孫永福代表廣大民眾所提的要求並不過分,有關部門到底有什麼理由遲遲不公佈呢?

    俗話説,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負面消息不僅傳播速度驚人,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即越捂越容易勾起公眾好奇,越蓋越容易發生信息異變和失真,進而在不斷的添枝加葉中演化為流言蜚語。負責辦案的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或許出於案件偵查審理的保密需要,審慎地予以禁口,但無形中卻助長了部分公眾的無端猜測,為流言和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曖昧空間。這種一味禁聲的方式確實需要改進,譬如屏蔽掉需要保密的內容細節和偵破手段,將諸如“何洪達涉嫌經濟犯罪”這一最為基本的事實告訴公眾。

    需要指出的是,現實生活中日漸增多的反腐消息“出口轉內銷”現象,這個“口”不一定是國境海關之口,而是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口。在不少地方,腐敗分子被抓被判,甚至出現因官場地震而導致腐敗一鍋端亂象,地方有關部門普遍失聲,部門網站、新聞媒體均難見其詳。當地百姓十分關注的反腐消息,只能從外地媒體或網上獲得。毫無邊界的為尊者諱、為貪者諱、為“地方形象”諱,不僅使某些反腐重災區失去了反思的勇氣和自凈的動力,同時這種反腐不透明,也使社會監督大打折扣,極易留下殺不凈的權力病毒,俟風頭過後東山再起繼續作亂。

    讓腐敗分子身敗名裂,使貪官污吏無處可藏,我們的反腐機制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和社會能見度,在第一時間發出腐敗預警,以最快速度公佈貪官劣行,通過發達的資訊工具將反腐決心及作為傳遞、告知給每個民眾。只有這樣,自産自銷、最貼近本地的反腐消息才不會變形,老百姓方能同步感受反腐脈動、凝聚反腐信心。

    (張培元)

責編:高松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