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且看代表委員一年一度“述職”於民

 

CCTV.com  2009年03月08日 09: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2009年兩會頻道

  有人把每年的人代會比作國務院一年一次的“PM”(公司下屬向老闆述職之意)。這個比喻夠形象。總理的確是在做述職報告,而人大代表也的確是在給國務院打分。不僅是總理在做“PM”,代表委員也在做“PM”,給代表委員打分的是公眾,他們要看看代言人參政議政的水平究竟如何。

  現在,公眾期待漸高,代表委員“PM”一個高分愈發睏難。

  今年兩會議程未到一半時,就有博客把一些委員提案拿出來説事,像什麼四天半工作制,設立男人節,確立國花國樹,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語可以考古漢語,建設“毛澤東城”之類。一些批評意見可能不一定公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眾對代表委員的衷心期待和嚴格監督。這兩屆政協會議,平均每個委員提交兩件以上提案;兩屆人大會議也分別收到700多件和1000多件30人以上聯名的議案,數量可謂不少。但現在,公眾已不僅僅要看你提了多少議案提案,還要看你提了什麼樣的議案提案,你的議案提案是不是集中反映了公眾真正關心的問題。作為代言人,你沉默不行,你發言不著邊際也不行。

  一些代表委員開始感到了真正的壓力。有意思的是,兩會期間,有些媒體似乎專門和一些“大嘴”代表過不去,時刻恭候著“陣陣雷語”。而少數代表委員顯然也都變得格外小心,被抱住後腰也不接受採訪,玩起了“躲貓貓”。最典型的莫過於2005年北京兩會,一名委員説了句“不能13億人都來北京啊”,遭到公眾和媒體的集體炮轟,她發誓今生再不接受媒體採訪。

  “躲貓貓”和今生不受訪者,都不是合格的政治家,都有負重托。但這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可喜的現象,這種自由的表態和選擇本身,已經打破了傳統的政治禁忌。代表委員開始有角色意識、權力意識,只不過他們還沒有正確理解權力和媒介的關係,還沒有學會如何像政協大會發言人趙啟正那樣自信地面對媒體,3天接受14場專訪。

  兩會就是一個政治輿論場。輿論場主體除了人大、政協兩大機關之外,主要有三個:代表委員、公眾和媒體。就形式而言,代表委員是焦點,媒體是仲介,公眾是裁判。就實質而言,代表委員是代言人,公眾是權力讓渡者,媒體是紐帶和監督者。

  僅就這個政治輿論場而言,其生態的進步是可以感知的,雖然這種進步也還相當有限。這種進步來自於三者良性的活動。少數代表委員在“躲貓貓”,但也有數量更多的代表委員開始主動進行媒體公關。兩會前夕,常有代表委員遊説和借助媒體,表達自己的意見——雖然他們的議案提案並不全關宏旨,有時僅僅是一個地方問題、局部問題。公眾也一樣,雖然“打醬油”的心態還有,但最起碼網友對兩會的關注度有所提高,僅僅從兩會報道中大量的跟帖、留言、提問、博客就可以看出來。媒體本身開始變化,他們的關注焦點已經從少數民族代表的頭飾問題,轉向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平衡問題;從明星委員的當選感受,轉向對明星委員的問題的思考。

  “PM”還沒有結束,你這次準備給代表委員打多少分?

責編:高松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