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揚子晚報:警察開槍殺人公安局為何“不用賠”

 

CCTV.com  2009年02月17日 08: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揚子晚報   

  2月13日晚,雲南省蒙自縣公安局民警吉忠春,酒後駕駛私家車到某小區找朋友辦事,與住戶潘某發生爭吵,並且有肢體接觸,隨後吉拔出手槍連開3槍,致潘死亡。目前肇事民警已經被刑拘,但蒙自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吉忠春的行為只代表他個人,所以公安機關不可能拿出錢來對死者家屬進行“民事賠償”,以後可能從人道主義出發,給家屬一點慰問金;家屬需要通過法律渠道,打“民事”官司來維護自己的權益(2月16日《新京報》)。

  我覺得如果不是記者的誤記,那就是相關責任人的口誤——公安部門是想説,這是吉的個人行為,公安機關不會進行“國家賠償”(而不是“民事賠償”)。警察因為小糾紛就開槍殺人,這已經駭人聽聞;公安拒絕做出賠償,恐怕更會引來輿論洶洶。但這種説法又有其“法律依據”。

  新聞報道中有雲南律師提出,依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死者家屬可以直接向吉忠春所屬公安機關提出國家賠償的請求。該條例14條規定:警察違法使用武器,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財産損失,由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依照《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

  但問題出在這裡——《國家賠償法》規定,國家賠償僅適用於,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如果不是在“違法行使職權”時侵犯當事人利益,那就不適用國家賠償。在最高院公佈的案例評析中也強調,國家賠償必須具備四個要件之一是——“國家侵權行為必須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使職權的行為。不是行使職權的行為,國家不負賠償責任”。顯然,吉在下班時間酒後駕車,因為倒車的小糾紛開槍殺人,顯然這並不是在“執行職務行為”,也就確實不適用“國家賠償制度”。

  記得某一年國家司法考試裏有道題就是:某女子與別人口角,後找來當警察的丈夫“出頭”,警察二話不説拔槍打死了對方,問:公安部門是否要國家賠償?這是根據轟動一時的2000年霸州警察殺人案編寫的題目——答案是:不用賠,理由同上。

  報道中一個讓人玩味的事實是,死者家屬對公安機關公佈的案情表示不滿,否認死者生前“毆打”過肇事警察,顯然這是有原因的——穿著警服的警察在下班的時候,由於個人糾紛,被打了往往會被定性為“襲警”,甚至被辦成“妨害公務”的刑事案件;而警察在下班時候,拿著公安局按公務原則配發的槍支殺人,倒是“個人行為”,不適用國家賠償。這構成了第一重法治悖論。

  槍械具有高度危險性,國家機關應承擔更大的責任——但警察違反規定,酒後開槍殺人,國家不用賠償;而換成更常見的另一種情況:小工偷開工廠的車子,出去闖了禍,廠子倒是要擔責的。這構成了第二重法治悖論。

  可見目前“國家賠償”狹隘的適用範圍,已經嚴重背離普通人對於公平、公正的認識,也損害了普通人對於政府機關的信任。

  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最近人大正在審議《國家賠償法》修正案,在賠償範圍、賠償標準上都將有相應的改變,我們期待法律的進步。

  其實,不適用上述的“國家賠償”責任,不代表公安部門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死者家屬可以狀告公安機關管理槍枝存在“疏忽”,構成侵權責任,要求賠償。但這個侵權訴訟的難度遠大於“國家賠償”,並不利於保護受害者。(沈彬)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