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鐵骨柔情鑄忠魂 留得芬芳滿人間

 

CCTV.com  2009年02月10日 18: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專題:黨的好女兒王瑛

  時間定格在2008年11月27日。

  再有一天,就是王瑛的47歲生日了。然而王瑛的病情卻愈益沉重,整晚整晚地咳嗽,靠吃大劑量的止痛藥才能睡上一小會兒。

  王瑛2006年7月被查出患有癌症,在病情確診後的兩年裏,除去10多次化療時間外,她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而此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連起床穿衣這些簡單的動作也很難獨立完成了,王瑛終於答應去重慶新橋醫院住院治療。

  虧欠與眷戀

  11月27日一大早,王瑛就拖著沉重的身體,挪到廚房門口,久久地凝視著正在忙碌的母親。

  在王瑛心裏,一直包藏著對母親深深的愧疚。三年前,母親被查出患乳腺癌,因錯過了手術最佳時機,只能採取化療方法保守治療。作為唯一的女兒,王瑛只守護了兩天,就匆匆趕回單位。她含淚告別母親:“有重要工作在等著我。”是時,王瑛正在高塔鄉解決一樁村民和鄉政府長達15年的房屋土地糾紛,待到糾紛圓滿解決,病床上的母親再見女兒已是半個月後。

  慢慢走到母親跟前,王瑛艱難地抬起胳膊,幫媽媽捋了捋白髮,“媽,您為我太辛苦了,今後要多注意身體啊,今天我真不想到重慶去,真不想走啊……”

  誰曾想,這竟是母女之間的生死訣別。

  背著王瑛下樓,丈夫張勇分明感覺到了可恨的癌症已將妻子折磨得形銷骨立。

  在王瑛癌症確診之時,幾乎一夜間,張勇滿頭白髮、形容憔悴。

  走到二樓時,背上的妻子突然拍打起來,“把我放下,你的手臂做過手術,經不起重壓。”王瑛用盡力氣從丈夫的背上跳了下來。

  2002年,經確診張勇手臂患有骨瘤,需要做換骨手術,術後在重症監護室醒來的張勇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王瑛,而是年過古稀的父母。父母向他解釋,“王瑛在得知手術成功後就匆匆趕回了單位,因為有重要工作在等著她。”

  現在,就在自己病入膏肓之時,王瑛還在惦記著丈夫的身體。體味著妻子濃濃的關愛,張勇執意抱起瘦弱的王瑛,向樓下走去。

  在外求學的兒子張然此時還在睡夢中。

  記得暑假結束、臨行的前一個晚上,王瑛在房間裏給兒子整理行囊。她一遍遍檢查,生怕有所疏漏。指著行李箱裏裝著的兩雙拖鞋,王瑛告訴張然:“一雙是夏天用的,一雙是冬天用的。”“不知道這次準備了,下個冬天還有沒有機會給你準備這些……”

  張然知道媽媽惦念著他,但他不知道,王瑛在留下的一本筆記本扉頁上一遍遍地寫著“給兒子的話”幾個字,反復寫,反復寫,寫滿了整整一頁,寫盡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無限疼愛。

  很長一段時間裏,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石渠縣工作的弟弟王勇,提起姐姐王瑛就一肚子的氣。因為直到2007年辦了病退,王勇的工作調動還是沒有結果。至於弟媳婦下崗在家,求姐姐安排工作一事,王瑛更是一口回絕,“不是姐姐沒能耐,也不是姐姐不幫忙,我是紀委書記,如果給你走了後門,怎麼去監督其他幹部?”

  拒絕用權力謀取私利的王瑛,將自己對家人的歉意藏在了心底,獨自承受著生活的重擔。

  堅韌與真誠

  看著張勇將王瑛從樓上背下來,張晉平和李亞莉的心裏都“咯噔”了一下,一週不見,王書記的臉色更蒼白了,沒有一絲血色。

  車子開出去幾十米,王瑛一直在不停地咳嗽。稍微和緩些,坐在副駕駛位置的王瑛才慢慢轉過頭來,詢問南江縣紀委常委張晉平:“最近單位上、省上對抗震救災物資的檢查情況怎麼樣了?”

  聽了這話,張晉平有些急了,“王書記,都什麼時候了,您還惦記著工作!”

  張晉平記得,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後,王瑛打來的第一個電話裏也曾

  問過類似的問題。

  其時,王瑛正在離南江500多公里之外的重慶新橋醫院進行化療。

  2008年5月13日,地震後的第二天,本應還有一個星期才結束階段治療的王瑛,趕了600公里山路,出現在南江縣紀委辦公室裏。

  之後,病中的王瑛乾脆將行李搬到了辦公室,住在了一張簡易的行軍床上,夜以繼日地工作,不顧險阻,一次次深入受災嚴重的鄉村,積極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

  2008年7月是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關鍵時期,也是王瑛病情最為嚴重的時候。王瑛接到群眾舉報:有個別鄉鎮在抗震救災物資管理使用上存在違紀違規問題。

  張晉平記得,接到舉報,王瑛氣憤地拍了桌子,她要求工作人員馬上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走訪調查,必須查個水落石出,並組織討論制定了《關於嚴明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管理使用監督的紀律規定》,面向社會公開聘請17名義務監督員,落實專人24小時接訪,並在重災鄉鎮集中設立現場投訴點,對抗震救災款物使用監督管理作了全面週密安排。

  生命的最後時光,朋友們很少接到從前那個豪爽熱情的“王哥”的電話,有時把電話打過去,王瑛也會匆匆挂斷。只有好友曹曦文不時地在向大家通報:“王瑛恢復得很好。”

  向所有關愛她的人撒下善意的謊言,“看似選擇了逃避,但內心卻埋藏著對朋友最真最深的愛,她是不想讓朋友們為她擔憂呀。”了解王瑛的曹曦文説。

  只有曹曦文知道,王瑛隨身攜帶的包裏總是裝著三樣東西:止痛藥、化粧品和口香糖。每當疼痛難忍時,王瑛就會悄悄地服上幾粒止痛藥;每當要劇烈咳嗽前,她就反復咀嚼口香糖借此來屏住呼吸;每當氣色不好時,她又總是躲在角落裏迅速地涂上胭脂,抹上口紅。王瑛始終在外人面前努力保持著紀委書記端莊幹練的形象、昂揚向上的精神。

  送別與感恩

  2008年12月1日,為王瑛送行。

  巴中殯儀館內鮮花如海,挽幛如雲。被王瑛查處過的違紀幹部來了,受到王瑛資助的貧困大學生來了,還有很多曾經得到過王瑛幫助的普普通通的南江老百姓也來了。

  送行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匆匆趕來的南江縣“背二哥”(從事搬運工作的民工)。他們高舉著“王瑛一路走好!”的黑色挽幛,眼裏飽含熱淚,長久地佇立在殯儀館門外不肯離去。

  “背二哥”韓佳峻清晰地記得,在他刑滿出獄後到紀委去反映問題時,接待他的就是王瑛,她詳細了解情況,鼓勵他踏實工作,重新開始。

  而這以後,韓佳峻和“背二哥”們發展的每一步都留下了王瑛的痕跡:出主意創辦“背二哥”賓館,幫助“背二哥”打官司維權,利用業餘時間給“背二哥”們授課,告訴他們“要富口袋,先富腦袋”……

  2009年1月21日,“感動巴中2008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評選委員會給予王瑛這樣的頒獎辭:“她是大巴山的女英雄。她鐵面無私,卻又柔腸百轉;她嫉惡如仇,卻視民如親。她體重很輕,在百姓心中卻重如泰山。她身材不高,在百姓心中卻豐碑永存。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卻依然保持著衝鋒的姿態。”(本報記者 喬虹)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