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4日 06:55 來源:人民日報
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
──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這表明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對經濟發展規律和宏觀調控目標的認識更進了一步。
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經過多年實踐,我們對前三個目標逐步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和國際産業轉移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國際收支狀況對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過去外匯短缺時期,出口創匯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有效途徑。目前,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過去的外匯短缺轉化為貿易順差過大和外匯儲備增長過快。這一轉變,既顯示了我國綜合國力逐步增強、國際競爭力逐步提高,也帶來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貿易摩擦增多和國內資源更多流向國外等問題。不僅如此,貿易順差過大、外匯儲備增長過快,進而導致國內資金過於充裕,刺激過度投資和資産價格膨脹,對物價穩定造成潛在壓力,使貨幣政策調控面臨難題,長期下去將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迫切要求我們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
今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加之國外資本大量流入,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國國際收支持續盈餘,固然有全球産業結構調整和分工格局變化的因素,但在更深層次上則與我國儲蓄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結構性矛盾,以及過多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有關。面對這種情況,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矛盾,必須對症下藥,堅持從國情出發,注意借鑒國際經驗,多方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要加強財政、貨幣、貿易、産業、投資政策的協調配合。最重要的是,通過政策杠桿和産業引導,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推動外貿增長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目前我國外貿規模已經很大,位居世界第三,但出口效益和質量還有較大差距,這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在外貿中的反映。要採取措施增加自主知識産權和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鼓勵先進技術、重要原材料、關鍵設備進口,穩步擴大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利用外資要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重點放在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上,引導跨國公司把更多高端製造、研發環節轉移到我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還要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和規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這不僅有利於改善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還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增加進口需求。要通過完善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穩定消費者支出預期;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強其消費能力;通過拓寬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應當看到,國際收支失衡是國際國內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目標明確,政策對路,方法適當,就一定能在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矛盾方面有所成效,促進國際收支趨於平衡,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2007年中國經濟的新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力求明年平衡國際收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講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稿:改革新進展帶來新變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國債規模可能縮減100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期召開 政治局定調明年工作
責編: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