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新辦談《黃河水量調度條例》頒布實施等情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1日 09:09 來源:中國網
專題:國新辦新聞發佈會匯總

    中國網消息:2006年8月1日(星期二)上午10時,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張穹介紹《黃河水量調度條例》頒布實施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分題摘要:

    李國英:四方面措施保證黃河水七年未斷流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正式施行 促進人水和諧
    調度黃河水量將緩解流域內水資源供需矛盾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8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以下為實錄: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華清主持本次發佈會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華清主持本次發佈會

    [主持人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黃河水量調度條例》8月1號頒布實施,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先生,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郜風濤先生,介紹條例頒布實施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各位感興趣的問題。 現在我們先請李主任簡要介紹情況。 (2006-08-01 09:53:36)

    [李國英]:

    女士們、先生們,很高興在這裡與大家見面,非常感謝大家對黃河的關注和支持。現在,我就《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的制定情況和有關事宜,向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2006-08-01 09:55:13)

    [李國英]:

    2006年7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第472號國務院令,公佈了《黃河水量調度條例》,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國家關於黃河治理開發出臺的第一部行政法規。條例的出臺,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對黃河而言,實現了在法規的層面上,把水法關於水量調度的基本制度落實在了黃河流域實處,建立起黃河水量調度長效機制,極大地促進了有限的黃河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提高利用效率,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和水量調度中存在的問題,正確處理上下游、左右岸、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關係;有利於以人為本,統籌協調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減輕和消除黃河斷流造成的嚴重後果,為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和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6-08-01 09:55:38)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介紹基本情況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介紹基本情況

   [李國英]:

    二是對全國而言,條例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大江大河流域水量調度管理的立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為其他流域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具有示範意義,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對於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節約、高效、可持續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6-08-01 09:56:35)

    [李國英]: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也是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最重要的供水水源,是黃河流域及相關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保障。但黃河水資源具有總量不足、年際變化大、年內來水及用水時空分佈不均等突出特點,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2%,卻承擔著流域及相關地區約1.4億人口(佔全國12%)、2.4億畝耕地(佔全國15%)、50多座大中城市、重要能源基地及重化工基地以及中原油田、勝利油田的供水任務,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供水地區年均耗用307億m3,佔黃河天然年徑流量的53%,佔同期來水量的60%以上,由於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過度開發與不合理利用,加上以前關於水量調度的法律法規不能滿足黃河特殊河情水量調度的需要,自1972年至1999年的27年中,黃河下游有21年出現斷流,累計1091天,對黃河下游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産生了嚴重影響,並在國內外産生了強烈反響。 (2006-08-01 09:57:02)

    [李國英]:

    1999年,在黃河來水嚴重偏枯的情況下,我國開始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至今已連續七年實現了黃河不斷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08-01 09:59:04)

    [李國英]:

    為了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法律化、制度化,實現黃河水量的科學調度,減輕乃至消除黃河斷流危害,從2003年開始,水利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經過研究論證,起草《黃河水量調度條例(送審稿)》,于2004年9月報送了國務院;經國務院法制辦反復調研修改後形成了條例草案。條例制定過程中先後4次徵求了國務院七部委、黃河流域及供水區十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意見,並多次召開了專家論證會。2006年7月5日國務院第142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 (2006-08-01 09:59:35)

    [李國英]:

    即將施行的條例有7章共43條,主要內容包括:黃河水量調度的適用範圍,調度原則,調度管理體制,黃河水量分配和調整的原則和程序,正常情況下黃河水量調度的方式、調度程序、權限劃分、控制手段,應急調度的程序和手段,監督管理的類型、措施和程序,違反水量調度的法律責任等等。在為大家準備的材料中,有剛剛發佈的條例文本及有關背景材料,請大家參閱。 (2006-08-01 10:00:45)

    [李國英]:

    最後,我想再強調一點,《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的頒布實施,是我國進一步加強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提高黃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法制化的重要標誌,必將為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構建人水和諧作出積極貢獻。謝謝大家。 (2006-08-01 10:01:34)

    [華清]:

    下面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郜風濤介紹情況。 (2006-08-01 10:02:17)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郜風濤介紹情況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郜風濤介紹情況

   [郜風濤]: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很高興向各位介紹國務院制定《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的有關情況和條例所確立的主要制度。 《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的制定,是保持黃河戰略地位的需要,是把水法規定的基本制度與黃河自身特點相結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減輕和消除黃河斷流危害後果的重要手段,又是建立有效的黃河水量調度長效機制的必然選擇。條例的實施,將有利於黃河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實現黃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相關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2006-08-01 10:02:53)

    [郜風濤]:

    下面,我就《條例》制定過程中遵循的幾項原則作簡要介紹: 一是,《條例》的制定,注意了正確處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係。黃河水量調度工作涉及面廣、關係複雜,明確相關主體的職責,既有利於水量調度工作的組織領導,也有利於黃河水資源綜合效益的發揮。為此,《條例》明確規範了主管部門、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水庫主管部門或者單位等主體的權力、義務和責任。 (2006-08-01 10:04:01)

     [郜風濤]:

    二是,《條例》的制定,注意了正確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係。制度的設計,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既然要求遵循經濟規律及又要遵循自然規律;既要講究經濟社會的效益,要講究生態環境效益。為此,條例規定,制定黃河水量分配方案時,應當統籌考慮河道輸沙入海水量和城鄉居民生活、生産及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的要求,並根據黃河水資源狀況、黃河流域規劃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以及相關省區市取用水現狀和發展趨勢等因素,充分發揮黃河水資源的綜合效益,保障黃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006-08-01 10:05:11)

    [郜風濤]:

    三是,《條例》的制定,注意了正確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處理好黃河上中下游、左右岸、流域與區域之間的關係,是保障黃河水量統一調度的關鍵。為此,《條例》在黃河水量分配方案、年度水量調度計劃以及月、旬水量調度方案等方面,就省與省之間以及相關省與流域之間的協商機制、協商程序等予以了明確規定。 (2006-08-01 10:11:00)

    [郜風濤]:

    四是,《條例》的制定,注意了常規制度建設和應急制度建設。《條例》從黃河水量調度實際經驗出發,除對正常情況下的水量調度予以了規範外,還專門設置“應急調度”一章,對應急水量調度的實施條件作了規定。 (2006-08-01 10:11:11)

    [郜風濤]:

    對於《條例》的實施,我想再強調兩點,一是,要認真學習宣傳《條例》確立的各項制度。《條例》是國家為黃河的治理開發而出臺的第一個行政法規,無論是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還是黃河水利委員會及其所屬管理機構,都要認真學習並嚴格遵守《條例》的各項規定。同時,應當廣泛深入地宣傳《條例》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保障《條例》的有效實施。二是,要按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嚴格執法、加強監督,確保《條例》規定的制度落到實處。同時,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力度,督促有關部門切實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謝謝大家! (2006-08-01 10:11:26)

    [華清]:

    下面請新聞界的朋友提問。 (2006-08-01 10:11:48)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

    黃河是屬於資源型缺水的流域,但是從1999年以來,黃河實現了連續七年不斷流,請問李主任,在哪些方面採取了措施來確保黃河不斷流?謝謝。 (2006-08-01 10:12:03)

    [李國英]:

    1999年到今年已經連續七年了,黃河的來水比多年平均的情況還要少一些,但是我們保證了連續七年沒有斷流,我們認為,這在世界大江大河管理的歷史上,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具體説採取了哪些措施,概括地講,有行政方面的措施,有工程方面的措施,有技術方面的措施,還有經濟方面的措施。 (2006-08-01 10:12:43)

    [李國英]:

    從行政措施上來看,我們是把黃河的水量分配給了沿黃的9個省區,加上河北和天津,一共是11個省區。我們提出來,在黃河水量調度的關鍵時候,要落實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黃委會來監控流入和留出某個省的水量和斷面的流量,這是行政方面的措施。 從工程措施上來講,黃河流域尤其是在幹流上,修建了一些控制性的骨幹工程,這些工程就可以把富餘時段的水量調劑到緊缺時段的時候去用,這是工程手段。 (2006-08-01 10:14:11)

    [李國英]:

    從經濟手段上來講,黃河流域現在在用水比較集中的地方,實行了水權轉換的方案,就是在總量不增加用水的情況下,有工業項目出資來襯砌農業灌區的灌溉渠道,省出來的水由工業項目使用。當然,在經濟手段方面還包括相應地提高了水價,提高了用水戶的節水意識。 (2006-08-01 10:15:14)

    [李國英]:

    更為重要的是,這幾年我們採取了現代化的技術控制措施,這個措施是,每當流域來水頭一年我們都要做出準確的預測和預報,然後在我們的調度模型──數學模型上進行模擬調水,從中發現問題,然後再進入實際操作。黃委會現在已經建成了可以控制黃河中下游數十個涵閘的遠程監控系統,目前運營得很好。 (2006-08-01 10:16:42)

   

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

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

   [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們聽説在2008年夏天將會調用黃河的水供應北京的奧運會,我想問的是,您是否能證實這個問題,如果是真的話,您能否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將會具體調多少水從黃河到北京?黃河是否能夠承擔多餘供水的任務?這樣做是否會影響黃河沿岸的農作物以及比較乾枯的地方?另外,我想問問南水北調工程具體的預算和時間表?最後我想問的是,您剛才提到的《條例》的實施問題,我想請您具體談一談會採取什麼具體的措施來保證這個條例能夠在地方上切實得到實施。 (2006-08-01 10:18:05)

    [李國英]:

    關於南水北調的問題,是因為北方,包括北京在內,缺水很嚴重,而且在充分考慮了節水措施之後,仍然不能滿足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態保護需要的情況下國家作出的重大決策。 2002年,國家正式批准了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的戰略格局的規劃。東線調水是從長江的下游經過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調水北上,未來要穿過黃河進入天津,這是東線。中線調水,是從長江的支流漢江調水,沿著京廣鐵路線,自流北上,到達北京。西線調水,是從長江上遊的干支流調水進入黃河的源頭地區。這是三條線路的規劃佈局。 (2006-08-01 10:22:49)

    [李國英]:

    到目前為止,東線和中線都已經開工建設,估計在2008年,中線調水進入北京應該不成問題。因為東線和中線南水北調的線路,都和黃河立交,從黃河的河底底下打隧道,穿過黃河,因此不存在您談的調水以後對黃河有什麼影響和沿岸的老百姓如何去減少用水量的問題。 (2006-08-01 10:24:19)

    [李國英]:

    至於談到這個《條例》如何能夠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這個問題我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在過去沒有這個條例,責任制相對來説落實得不夠充分,這次在《條例》裏專門設置了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地方行政首長、河流管理單位、水庫管理單位,上級主管部門都有自己非常明確的責任制,只要我們在監督執法方面能夠到位,這個措施是能夠保障實施的。 (2006-08-01 10:24:53)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

    第一個問題,《條例》的頒布實施,對水量調度、組織保證體系做了哪些規定?第二個問題,這個條例和國務院批復的“八七”分水方案相比,除了增加一些部門的行政權力以外,對於提高黃河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比如節水、防污方面有什麼手段? (2006-08-01 10:26:16)

     [李國英]:

    這個《條例》特別對調水、分水等等涉水事務的組織保障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比如在水量分配方案這個內容的設置上,明確提出來水量的分配由黃河水利委員會會同黃河流域及相關地區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來制定這個分水方案,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家發展改革部門來審定,然後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家發展改革部門上報國務院,由國務院批准執行,這是説的程序,非常清楚,在分水方案的制定上。 (2006-08-01 10:27:28)

     [李國英]:

    在年度的調水計劃上,也有很明確的條文設置,比如在年度調水方案的制定過程中,要求黃委會必須會同沿黃各省區水利部門來制定年度的方案,報水利部批准。這些都説明這次《條例》的制定,在組織保障程序上比以前更加明確和嚴格。 (2006-08-01 10:29:08)

    [李國英]:

    至於談到和“八七”分水相比有哪些強制性的措施?主要是體現在這次《條例》的制定比“八七”分水責任制的落實更加明確,同時設置了一個專門的內容,叫應急調度。在這方面,《條例》專門説明,當黃河出現了預警流量,重大、嚴重的乾旱等等情況下,方案的制定部門要專門作出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調度預案,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批准之後,這個預案,各省級人民政府、流域機構和各水庫以及工程管理單位必須無條件服從。 (2006-08-01 10:30:25)

   

紐約時報記者提問

紐約時報記者提問

    [紐約時報記者]:

    新華社曾經報道説現在中國的工業發展,尤其是銀川到呼和浩特,在中國這條走廊的發展可能會建立一些新的工廠,這些工廠的資金會達到4000億人民幣,這些新的工廠和工程可能會導致用水量的增加,有報道説會在2010年之前增加四倍。我想問的是,在這個《條例》當中,如何來保障這些用水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供應?第二,請您介紹一下在過去的五至十年以來中國工業污染的情況是否有所增加?如果增加的話,增加了多少?而中國政府又打算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治理這個問題? (2006-08-01 10:35:03)

     [李國英]:

    就像剛才您提到的,中國政府制定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目前正在實施,其中很重要的工業佈局在黃河上中游地區。黃河的上中游地區,又是降雨量很稀少的地區,比如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它們的灌區範圍內降雨量都在200毫米左右,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國家分配給這些地區的農業用水,或者叫這一地區的總的引用黃河水量的指標,現在已經基本上用完了,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再發展大規模的工業項目,大量的工業需水從何而來,這的確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2006-08-01 10:36:09)

    [李國英]:

    但是,我們注意到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方面是現在的工業項目急需要供水指標。另一方面,現在的灌區還存在著大量的水的浪費現象。因此,我們目前採取的措施就是剛才所講到的,水權轉換,意思就是説由工業項目出錢,來襯砌灌區的各級渠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然後由灌區節省出來的水供工業項目使用,保證總量不增加。 當然,到最終水權轉換的節水潛力都被挖盡之後,還需要水怎麼辦?現在我們遠景考慮的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2006-08-01 10:38:02)

   [李國英]:

    至於談到工業污染的問題,這個情況目前在黃河的上中游地區是存在的。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舉個例子講,陜西渭河是黃河流域的第一大支流,其近期治理規劃已經得到了國務院的批准,在實施這個規劃的過程中,總投資是229億,其中專門安排了30億元主要用於渭河流域的污染治理。 (2006-08-01 10:38:45)

  

新華社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請問法制辦郜風濤主任一個問題。1998年的時候,原來國家計委和水利部也頒布過一個黃河的水量調度的管理辦法,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了黃河水量的調度,請問這個管理辦法和今天頒布的條例有哪些不同? (2006-08-01 10:40:51)

   [郜風濤]:

   《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是經國務院批准,1998年12月由原來的國家計委和水利部聯合發佈施行的。這個管理辦法施行8年以來,可以這樣説,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生活不斷的發展變化,以及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現行的管理辦法的一些規定與新的形勢不是很適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制定一部新的行政法規,對黃河水量調度作出規定。 (2006-08-01 10:44:57)

   [郜風濤]:

    從今天施行的《條例》來看,與原來的管理辦法相比,主要是進行了補充完善,具體體現在八個方面:一是明確了適應新形勢需要的水量調度原則;二是建立了完整的水量調度管理體系,這個情況剛才李主任已經介紹了;三是建立健全了黃河水量分配的制度;四是進一步完善了水量調度的方式方法;五是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了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的制訂程序和原則,並且建立了協調協商機制;六是建立了更加嚴格的水量調度責任制,這可以説是這次我們制定條例的一個亮點;七是建立了完備的應急調度體系;八是強化了監督監察和對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這八個方面的內容,在《條例》裏一一體現,在發給大家的材料裏都有。 (2006-08-01 10:45:30)

    [路透社記者]:

    請李主任介紹一下南水北調西線的前期工作?從哪調水?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成本是多少? (2006-08-01 10:47:25)

    [李國英]:

    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是從長江上遊的干支流調水,支流主要是大渡河和雅礱江,幹流是金沙江,調水以後進入黃河的源頭地區。這個工程的前期工作歷時比較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進行現場查勘、調查研究、技術論證,五十多年以來,這個前期工程的論證一直沒有停止過。按照目前提出來的規劃結果,這個工程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工程調水40億立方米,第二期工程調水50億立方米,第三期工程調水80億立方米,三期全部完畢以後,總調水量170億立方米。這個調水主要是通過隧道,在青藏高原上從地下穿過很多山脈,總長度有300公里長的調水線路,到達黃河。 (2006-08-01 10:47:56)

    [李國英]:

    至於説這個工程什麼時候開工,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時間表。不過從總體安排上來看,國家批准的南水北調的三條線路,東線、中線和西線,到目前為止東線和中線都已經開工建設,我想下一個輪也輪到西線了。當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節水的潛力已經被挖盡的時候,這個工程就會應運而生。 (2006-08-01 10:51:07)

    [李國英]:

    但這個工程相對於低海拔地區施工的難度、管理的難度、運行的難度都會相對大一些,因此反映在單方水的投資上,肯定要比平原地區高一些。按照目前初步的估計,如果説把三期工程都做完,也就是説調水量達到170億立方米,全部完成這個工程,估計需要投資3000億左右。 (2006-08-01 10:52:21)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提問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提問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

    請問李主任,剛才您提到北京地區的缺水情況,我們也從很多方面聽到過中國的水資源出現告急的情況,中國水資源現在究竟處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除了北京地區缺水,其他大中小城市是否也出現和北京一樣的情況? (2006-08-01 10:55:11)

    [李國英]:

    中國特定的氣侯條件決定了在相當的區域範圍內是缺水的,因為時空分佈不均,因為空間的跨度很大,尤其在中國的北方地區,缺水是一個普遍現象。全國大中小城市一共是600多座,缺水的城市有400多座,其中大約有108座城市是特別缺水的城市,這是目前城市缺水的狀況。 (2006-08-01 10:55:50)

   

德國世界報記者提問

德國世界報記者提問

   [德國世界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下一個會出臺類似《條例》的水系是哪一條?什麼時候才會出臺對於長江水資源管理類似的條例?另外,我想再確定一下您剛才説到南水北調工程西線的預算可能是3000億,到底是美元還是人民幣?既然中線和東線已經開工了,是否可以透露一下這兩條線的預算又是多少? (2006-08-01 10:57:50)

    [李國英]:

    至於説下一條河要不要出臺這個《條例》,或者説要不要參照黃河的《條例》執行,作為黃委會主任來講,説了不算,這得視各條河的具體情況、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激化的程度,以及綜合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最後由國家來確定。 (2006-08-01 10:59:34)

    [李國英]:

    至於談到南水北調的東線和中線,已經開工的兩個工程花了多少錢,西線花多少錢,從嚴格意義上講,西線的分工是由黃河水利委員會來做的,東線是由淮河水利委員會為主來做的,中線調水是長江水利委員會為主來做的。回答前邊兩個問題,對我來講有點超出範圍,他們可能掌握了準確的數字。但是,從我個人了解的情況看,東線和中線加起來的錢,目前大約可能要花到2000億人民幣。 剛才您問到西線南水北調3000億是美元還是人民幣?這個我可以準確地告訴你,是3000億人民幣。 (2006-08-01 11:00:00)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目前我國的大江大河陸續進入汛期,請問黃河的情況怎麼樣?第二個問題,您剛才提到自1999年以來,連續七年黃河沒有出現斷流的情況,現在隨著新的《條例》的實施,您是否可以更有把握地預測今後黃河基本上不會出現斷流的現象?謝謝。 (2006-08-01 11:01:48)

    [李國英]:

    現在中國大多數地區都已經進入到主汛期了,主汛期特指7月下旬到8月上旬。黃河也是這樣,目前正處在主汛期的時段內。到目前為止,黃河流域的汛情應該説比較平穩,因為黃河上中游地區主要是深居國家內陸地區,已經發生的連續的幾次颱風和熱帶風暴對黃河流域的影響很小,所以到目前為止,黃河流域並沒有發生大的汛情,只不過是在7月31日中午,在陜北的黃土高原地區降了一場大雨,這個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大約在2000立方米/秒,不過時間不會太長,我們估計應該是在10個小時左右。 (2006-08-01 11:02:27)

    [李國英]:

    不過這場雨水對我們來講,還是盼望它來的,因為黃土高原來的水往往是含沙量很高的水流,因此我們採取了一個措施,就是在山西和陜西交界的黃河干流的灘地上,設置了一個放淤區,也就是把黃河的泥沙,特別是水流裏的粗泥沙,淤積在灘地裏,把清水放下去,讓它沖刷黃河下游的河道,目前的實驗,從昨天中午12點開始到現在還在進行中。 (2006-08-01 11:04:34)

    [李國英]:

    至於談到未來黃河防斷流的形勢的估計,我想是這樣的,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我想也有措施,再加上現在《條例》出臺的法律保障,我們力爭能夠做到黃河今後不再斷流。當然,如果説黃河一點水都沒來,那是一種極端情況。不過總體上來看,我覺得把握性比以前更大一些。考慮到未來出現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激化,工業用水的增加,黃河水量的進一步減少,我們估計到未來要確保不斷流,可能比過去還是有相當的難度。 (2006-08-01 11:07:43)

   

金融時報記者提問

金融時報記者提問

   [金融時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您剛才提到近年來水的價格有所提高,我想請您具體談一談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價格的變化,在過去的幾年以來漲了多少?在未來幾年又會漲多少?另外,請您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怎麼減少農業用水的浪費,具體的機制是怎麼樣運作的? (2006-08-01 11:09:39)

    [李國英]:

    關於水的價格,目前黃河的上、中、下游掌握提價不提價的權限不一樣,黃河上遊的供水水價,它要提高或者降低,是由黃河上遊的省、區人民政府決定的,黃河下游供水水價的提高和降低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決定的。就拿黃河下游來講,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控制著這個價格,這幾年也在提高,比如説前幾年的時候,農業用水水價是0.46分/立方米,很便宜,現在提高到1─1.2分/立方米,這是黃河原水的水價。黃河上遊灌區的水價這幾年也是在逐步增加的,增加的幅度不是太大,但是總體上講也是在增加的。因為大家都意識到,水價的提高是調節用水戶用水量的一個很重要的杠桿。 (2006-08-01 11:10:18)

    [李國英]:

    至於談到黃河流域農業灌區的節水問題,基本上現在是採取了兩個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工程方面的措施,就是剛才講到的把原來的沒有襯砌的渠道襯砌了,減少浪費、減少滲漏、減少蒸發,這是一方面的措施。二是採取一些非工程的措施,比如説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具體講在黃河流域的上中游地區,尤其是降雨量比較稀少的地區,我們希望把原來的水稻種植面積大幅度地壓減。在有些地方採取了把水權分配到各個獨立的用水戶,然後由農民用水者協會管理起來。當然,水價的提高也是一個節約用水的非工程措施。我們的目標是到未來幾年,能夠實現黃河流域的農業灌溉用水的零增長。 (2006-08-01 11:13:28)

    [華清]: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06-08-01 11:15:21)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