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唐山地震研究表明:避險得當可大大減少傷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8日 10:14 來源:新華網
專題:記憶?感恩──唐山大地震30週年祭

    新華網唐山7月28日電(記者張洪河)人在地震時,有沒有可能通過採取緊急避險行為獲得生存?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避險得當可大大減少傷亡。人們在震前對地震是否有知識、心理、行動的準備,對於震時的受損程度有較為明顯影響,在震後如何對待已降臨的災害,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也會對災害程度産生重要影響。

    地震社會學家王子平教授30年致力於地震社會學研究。他與另外幾名國內專家在進行廣泛社會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出一系列地震社會學成果。專家調查表明,人們對地震的戒備程度,明顯受到是否知道地震消息的制約,如震前曾聽到過地震消息的人中,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採取了一定的防震措施,其中加固房屋或採取其他防護措施的佔33.1%,儲備食物、飲用水的佔11.6%,轉移財物或老弱病人的約佔12.9%,這對於減輕地震災害無疑起到積極的作用。

    震前一些人因具有一定地震知識而觀察到一些前兆現象,因而加強了防範。以上表明,公眾是否具備對於地震的知識、心理、行動準備是十分重要的,但令人遺憾的是,人們對於地震災害的知識、心理與行動準備都十分不夠,這也是一種潛在致災因素。

    專家研究表明,地震災害的大小和程度固然取決於地震的大小及地震受體的易損性程度,但震時人們能否選擇正確的避險行為,對於減輕地震災害,特別是減輕對人的傷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關於震後倒塌物中生存空間的存在已被多次地震所證實,地震後唐山市區被埋壓在室內的約有63萬人,其中約有20萬-30萬人是自行脫險的,約佔被埋壓人員的30%-40%,這充分表明,即使在房屋倒塌之後,只要避險得當,利用室內生存空間還是可以大大減少傷亡的。另據調查,約有70%的人是跑出室外或室內避險獲得生存的,而有的採取了不當的避險方式,只有1.5%的人是跳樓、跳窗獲生的,這表明,跳樓、跳窗不是有效的避險方式。

    震後採取怎樣的行動,同樣對災害程度産生重要影響。專家調查表明,震後災區一些人因極度悲哀、恐懼,或造成精神失常,或産生自殺念頭,或欲離家出走,這無疑使受災人們蒙受更大痛苦,也為救災工作造成新困難。也有一些人因缺乏自救互救知識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如被埋壓者因急於求生而大聲呼喊,過多、過早地耗盡體力而身亡;救災者急於求成或方法不當,使被救者蒙受新的傷害;長期在黑暗、饑餓下的被埋人員被救出後,因未得到正確護理而加重傷痛等等。

    相關新聞:

    中國將收集唐山地震遇難者系統資料
    新舊唐山:數字對比中的變化
    唐山地震紀念墻收費引發爭議
    每次災難都是學習機會──唐山在30年後的沉思
    [視頻]今天早知道:唐山抗震30週年紀念大會舉行
    回顧30年曆史 紀錄片《唐山大地震》定點放映
    [視頻]7?28──唐山人的記憶
    唐山今日舉行地震30週年紀念大會 倖存者將獻花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