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我在現場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記者和主播有共通性:好奇心是內在驅動力

 

CCTV.com  2009年05月18日 14: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記者歸來

>>> 點擊進入訪談直播頁面 <<<

    央視網消息:"512"地震過去了整整一年,作為記者,他們用心靈、用鏡頭、用文字,感受著、記錄著、思考著一個民族化解苦難、領悟堅強、走向新生的全過程。從地動山搖的那一刻 ,到一座座"傷城"重建新生的每一天,他們在現場見證著歷史。在廢墟 之上、鏡頭之外,他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又經歷了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5月18日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記者趙普震區歸來做客央視網,講述他親歷的“傷城”故事,獨家解析你可能不知道的"汶川一年"。

    趙普坦言,其實1989年就開始接觸新聞工作,那時候是在部隊做通信員。但是更嚴格來説,真正做記者應該是1991年,趙普考上了合肥人民廣播電臺。

趙普暢談記者和主播的角色轉換

    主持人:您覺得做記者對您來講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趙普:接近真相。記者在現場可以對人物,所以更接近真相。

    主持人:做演播室做主持人,遇到大事的時候又要到現場去,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

    趙普:我通常形容自己的工作要有穿透力,就是你要把自己的記者體驗調動出來感覺同事發來的消息背後是什麼,你要有能力了解這條消息的背景和它未來的發展,這是你的記者經歷和能力能感受到的,這個有更大的背景,它可能發展至什麼什麼,這可能是主播臺上三言兩語就要交代的。當一條消息播完以後你覺得是必要的,可以做延展的工作,比如一兩句的提示,這個就是你的記者能力賦予你的。到了現場,到了新聞環境裏,那個時候你比如像我們這次去,也包括我之前在兩會上,在台灣,包括奧運會期間,那個現場你要傳遞的信息就是本原的現場,但是你越是在現場的時候,越要離開現場。也就是説你既要迷戀那個現場,但同時要把自己抽離出來,不能過分沉迷在現場的氣氛中,有時候會拔不出來。所以它是互補的。在主播臺的時候要想象到自己在現場,在現場的時候要想象自己在主播臺。

    主持人:有些素質跟做優秀演員的素質有一些共通性,要進得去,要出得來。

    趙普:對。

    主持人:每當遇到新聞事件的時候,都要是一個好的採訪者,您覺得如何能做到一個好的採訪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趙普:好奇心,首先是好奇心。沒有足夠的好奇心的人,就是這種天性,他可能就先天的缺失了好記者的一部分能力。有好奇心的人,就是喜歡追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再經過你的職業洗禮之後,你的好奇心就會變得更理性,更睿智,更能夠傳達你所在的媒體的聲音。所以我覺得好奇心是一個好記者最需要有的,假如沒有的話,如果他沒有從業我就勸他轉行,因為好奇心可以驅使你很多年去為新聞工作。不然的話,你可能就缺乏這種內在的驅動力,你會很辛苦,有好奇心的人是不辛苦的。

責編:田詩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