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我在現場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博鰲論壇志在建立亞洲經濟地位

 

CCTV.com  2009年04月16日 09: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海證券報  
專題: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

    以“經濟危機與亞洲:挑戰與展望”作為會議討論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將於4月17日-19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這是繼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後,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又一次重要對話。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對世界經濟的復蘇,無疑將産生重大影響。因此,金融危機陰霾下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本屆年會,理所當然受到了亞洲國家、乃至世界關心亞洲事務的人士共同關注,出席本屆年會的代表,無論從層次結構還是從人數規模來講,都超過了以往。

    佈局發展新模式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仲義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使亞洲新興經濟體遭受重創:出口銳減、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農村、貧困、環境、資源等各種問題交織的社會矛盾,更為凸顯。這些問題表明,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反危機中採取新經濟刺激對策的同時,需要反思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更積極主動地佈局經濟發展模式改革和社會改革,開創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曾經參加過多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題、議題設計的殷仲義表示,在金融危機陰霾下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本屆年會,確定的主題做到了與時俱進。如果出席論壇的各國領導人、企業界領袖和學界精英,能夠緊扣會議主題,就亞洲經濟社會轉型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推進危機中的亞洲走向變革,必將為亞洲新發展模式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

    亞洲內部可互補有無

    殷仲義認為,面對金融危機挑戰,亞洲新興經濟體嚴重依賴區域外市場的經濟必須加快轉型,形成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發展模式。亞洲國家和地區擴大內需,既包括擴大亞洲各經濟體內部的消費,也包括擴大亞洲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與投資。

    他分析説,在貿易方面,亞洲經濟體之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中國與東盟間在製造業領域已經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條,上下游産業互為補充,誰也離不開誰,西亞的能源和東亞的製造業,也有巨大的相互需求;此外,亞洲新興經濟體發展水平和製造業裝備水平相近,貿易技術、人權、環保壁壘,不會像歐美發達國家那麼強。因此,亞洲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完善“10+1”“10+3”“10+6”等區域合作機制,促進貿易便利化,開發出區內新的貿易需求。

    在相互投資方面,亞洲內部也存在提升空間。中國目前的資本比較豐厚,而受金融危機影響,亞洲新興經濟體來自歐美的投資大幅度減少,如果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能夠進一步相互開放資本市場,將刺激亞洲內部的投資增長。

    展望亞洲經濟發展未來,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樂觀地認為:金融危機開始改變全球金融力量的對比,亞洲很多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和金融比較穩健的國家,在全球金融體系的地位和分量在增加,西方國家對亞洲在金融上的依賴程度將增加,因此,現在是建立東西方更加平衡的金融關係的好機會;此外,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可以利用全球産業大分化、大改組的時候,找到自己新的發展機會。

    而殷仲義則強調,中國和亞洲經濟體可以通過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平臺,協調立場,形成合力,推動世界經濟秩序的變革,建立亞洲在世界經濟版圖上應有的地位,維護亞洲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權益。

責編:尚艷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