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上周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的崛起並未使美國的亞洲盟友倒向中國,美國在亞洲的影響依舊。報告認為,與中國在爭奪安全盟友和夥伴上展開激烈競爭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美國必須高度關注中國與東亞國家的合作水平。
《環球時報》記者在蘭德公司網站上看到了報告的全文。報告名為《太平洋流:美國在東亞的盟友和安全夥伴對中國崛起的反應》,共300多頁。報告的第一作者是蘭德高級政治分析家麥艾文。他是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競選團隊中亞洲政策顧問班子重要成員,有望在奧巴馬政府中出任負責東亞事務的高級官員。
該報告序言中寫道,這份報告與“著力確保美國維持在東亞地區的最大進入權,並在操作美國外交和軍事事務上保持最大機動自由度”的政策制定者和軍事策劃者直接相關。報告將幫助他們“校準美國的地區外交和軍事政策”,“以確保在中國地區影響力增加的同時,美國的盟友和安全夥伴在塑造東亞地緣政治上依然高度有效”。
報告對美國在亞太的五個盟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韓國和泰國以及新加坡對中國崛起的反應進行分析。報告認為,從目前來看,美國盟友“並沒視中國為一個能取代美國的可行的戰略替代”。“東亞沒有落入中國的統治,美國的盟友沒爬上中國的花車”。
但報告認為,上述六個國家也沒有為了平衡中國的力量而擴充自己的軍力。他們反而正在加強現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並使相互間的安全關係多元化。
報告寫道,在繼續擴大與中國的經濟聯絡時,這些國家“正在走出與中國的蜜月期”。“雖然,很多國家視與中國的穩定關係為他們經濟存活的重點,但中國也沒有都被視為可靠和可預測的盟友”。報告認為,美國的亞太盟友儘量避免在美國和中國之中做出選擇,他們同時加強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以擁有較大的迴旋空間。報告最後得出結論説,中國沒有腐蝕美國在亞太的盟友基礎,或是使美國的影響力邊緣化,美國仍是該地區安全的關鍵。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美國政治研究室主任倪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種研究不是最新的了。中國崛起的概念出現後,美國各個研究機構都做過類似的研究,比如美國國會研究局等。蘭德以前也發表過類似的專題研究報告”。倪峰認為,作為美國智囊機構,蘭德的報告肯定帶有偏見,但由於蘭德屬於技術分析派,與美國其他帶有明顯黨派色彩的智囊機構相比,還是相對客觀一些。倪峰表示:“中國崛起的事實在美國已沒有太大異議,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把中國這樣一個崛起的國家導入到美國主導的秩序中去。未來美國各研究機構所有涉及對華關係的報告也都將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一方面怎麼防,一方面怎麼導入。”▲ (王亮亮)
相關鏈結: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