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陸克文 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澳大利亞在國際上默默無聞太久了”、“應發揮‘中間力量’”、“推動澳大利亞成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橋梁”,在表示了這些想法之後,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3月27日開始了他任內的首次出訪。從美國到歐洲,最後再到中國,17天的行程因為包含了東西方大國,剛開始便格外受到外界關注:澳大利亞是否能像《華盛頓郵報》26日文章分析的那樣,“在不斷升溫的對華關係以及與美國的傳統同盟關係之間搞平衡”?憑藉一口流利的中文博得中國人好感的陸克文,會讓澳大利亞成為連接東西方兩種文化意識形態的特殊紐帶嗎?在地緣上接近東方的澳大利亞能多大程度融入亞洲,甚至架起東方和西方的橋梁?
行程安排世界少見
世界上很多國家領導人“就任後首次出訪哪”,一直都是各國政治分析人士樂於研究的話題。日本共同社曾報道説,出於對日美同盟的重視,日本新首相往往首訪美國。去年英國首相布朗上臺後,沒有“按照慣例”首訪美國,而是訪問了德國,一度也引起對英美兩國關係“親密程度”的猜測。2006年1月,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即位後進行首次正式出訪,首站是中國,第二站是印度。而像陸克文這樣,在首訪行程中包含了美英中三個大國的情況,是多年來少見的。
歐美分析人士認為,陸克文首次出訪選擇的國家和編排順序透露出他今後外交政策的重點,那就是美國是戰略盟友,中國是經濟夥伴。澳大利亞一些媒體還分析説,陸克文在美國大選年及伊拉克戰爭5周年之際訪美,有“慰問”布什的意思。路透社報道説,陸克文肯定會向布什強調同盟的重要性,“這是布什希望聽到的,同時也是陸克文必須要説的”。澳美同盟於1951年簽訂,經過57個年頭後,這個同盟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核心戰略,因此,很多媒體都不約而同地説,“澳大利亞是本世紀及上世紀世界上唯一跟隨美國參加了所有戰爭的國家”。在本世紀參加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澳大利亞在這兩個動蕩的國家都有駐軍。
除了訪問美國和英國,陸克文還要出席北約的會議。北約成員國首腦會議將於4月2日至4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有消息説,這次峰會將是北約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26個成員國以及20多個夥伴國將派團參加,與會者包括幾十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80多名政府部長。這將給陸克文亮相國際舞臺、闡述澳大利亞外交政策提供絕佳的機會。除了上述4個國家,記者看到一些澳大利亞媒體説,陸克文還要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會晤歐盟領導人。
“澳大利亞不願再默默無聞”
在率領工黨取得澳大利亞聯邦大選的勝利後,陸克文去年12月3日正式出任澳大利亞總理。他並不急於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而是關起門來先做了一些“家務事”,兌現當初給選民的承諾,如宣佈廢除損害工薪階層利益的“工作選擇法”,將失業率降到4%,在議會向澳大利亞土著居民道歉等等。處理完國內的事情後,陸克文開始闡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此次出訪前,陸克文26日在東亞論壇上強調,“澳大利亞在國際上默默無聞太久了,今後3年,世界將看到一個擁有積極外交政策的澳大利亞。”因此,澳大利亞必須優先考慮同美歐及中國一道應對全球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陸克文還表示,他出訪的目的就是要擴大澳大利亞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要充當積極的“中間力量”,要讓世界聽到澳大利亞的聲音。
但就此次陸克文的訪問行程安排,澳國內保守派卻頗有微詞,原因在於出訪漏掉了昔日盟友日本。日本媒體也報道説,日本官方對此次陸克文“漏訪”日本表示“吃驚”和“不滿”,認為澳大利亞是有意忽略昔日盟友,轉而更加注重與中國發展關係。不過,日本《朝日新聞》26日援引陸克文的表態説,“澳日關係是牢固的、成熟的、健康的”。
澳大利亞《世紀報》23日的文章提到了陸克文可能遇到的阻力。阻力首先來自日本與印度,其次是美國。文章援引悉尼羅維國際政策學院亞太研究所馬爾科姆?庫克博士的話説:“如果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成為美國看澳大利亞的一個窗口,我想他們也可能會對澳大利亞的外交優先點提出質疑。”此外,陸克文與中國的聯絡也受到澳大利亞反對黨的奚落,“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些都難以撼動陸克文的外交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