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保羅 克魯格曼(背景照片),以表彰他在分析國際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貢獻。 新華社發
瑞典科學院13日宣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 克魯格曼獲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獨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獎金。克魯格曼創建新貿易理論,分析規模經濟如何影響貿易模式和經濟活動地域。他1994年預言亞洲金融危機,數年後斷言美國總統布什政府的經濟和外交政策終將引發嚴重經濟危機。
冷門人選獲諾貝爾獎
克魯格曼並非媒體眼中熱門人選。在授獎評語中,瑞典科學院讚賞他創建新理論回答有關自由貿易的問題:“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有何影響?全球城市化有何驅動力?”
評語説,克魯格曼借此整合了先前完全互不關聯的國際貿易和經濟地理這兩個研究領域。
克魯格曼的研究基於規模經濟使一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更便宜為前提。與此同時,消費者需要各種各樣的商品,致使針對當地市場的小規模生産為供應全球市場的大規模生産所取代。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國家間資源稟賦的差異致使一些國家出口農産品,另一些國家出口工業産品。克魯格曼的新貿易理論則闡明,為何全球貿易由那些所處狀況和産品都類似的國家所主導。
新貿易理論1979年刊登于荷蘭《國際經濟學雜誌》,篇幅長達10頁。文章認為,全球化趨向於製造業基地産品和地點的集中,趨向於增加都市生活壓力,在集中的過程中把人們吸進中心。上述過程會造成地區分化,形成一個高技術都市化核心區和一個欠發達“外圍”地帶。
城市拼力跟進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裏的集中問題成為重大政策課題,對發展中國家尤甚。而城市化使都市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難度日益增加。
對經濟危機嗅覺敏銳
克魯格曼當天通過越洋電話與在瑞典的媒體記者交流。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顯然讓他興奮不已。
“我趕忙衝了個澡,以便參加新聞發佈會。我打電話給妻子和父母,”他説,“我還沒來得及給自己煮一杯咖啡。”
儘管缺少咖啡因提振精神,克魯格曼仍給世界經濟走勢把了一個“專家脈”。
“我們正經歷一場與(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同樣嚴峻的危機,”克魯格曼説,“這場危機與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有類似之處。”
談及多個西方發達國家財政部長上週末的救市努力,克魯格曼説:“我今天的恐懼心理比上週五略微減少。”
“對我來講,今天早晨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保羅 克魯格曼在他的博客上寫道。
到紐約當地時間上午9時,也就是克魯格曼獲諾貝爾獎消息公佈後兩小時裏,已經有超過500名讀者在他的博客上留言表示祝賀。
克魯格曼對經濟危機嗅覺敏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克魯格曼批評東南亞國家採取的固定匯率政策以及泰國的經濟政策。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前,他批評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等投資者基於固定匯率的盈利方式。
克魯格曼2003年出版自己的專欄文章合集《大破解》,抨擊布什政府的經濟和外交政策。他認為,從長期看,布什政府減稅、增加公共開支産生的鉅額財政赤字和發動伊拉克戰爭將使美國經濟發展不可持續,最後引起嚴重經濟危機。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