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余秋雨10日做客李咏的《咏樂匯》。在李咏一道道精緻大菜的招待下,余秋雨心情極好,透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
“余秋雨”是本名
余秋雨説,“余秋雨”這個名字原本就是真名,儘管總給人筆名的感覺。“我出生在下著秋雨的季節,我媽媽識字,就給我取了這個名字。”余秋雨四歲就上小學了,“當時我們那個地方剛開辦小學,就來招人,我媽媽對來人説,地上爬的要不要,來人説要,我便當上了小學生。”
成為小學生的余秋雨很調皮,時常因為練毛筆字而將渾身弄成墨色,而且從來不寫作業,這讓帶他到上海考中學的父親十分擔心。
可是余秋雨最後不僅考上中學,還獲得了上海市中學生作文比賽第一名和北區數學競賽第三名。“從此以後我父親再也不管我了。”天資聰穎的余秋雨似乎沒有嘗過學習的痛苦,他一直很順利地升學。“所以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老師們,教學不是忙忙碌碌。求學的快樂有時比學問的準確更重要。”
為辭職誇大病情
余秋雨至今還記得1986年他剛當上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時的情形,因為用他自己的話説,成為領導之後,一些懸而未決的事情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一上任,余秋雨就拆除了學校的8個倉庫,在空出來的地面植上草坪,放置雕塑,營造藝術氣息。他還整治校風,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
余秋雨的工作受到了好評,可是他自己卻萌生了退意。“因為我覺得我要做的事情還沒有實現,這件事情的中心就是中國人還缺乏文化身份的認同。”余秋雨説,他當時認為自己當官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再做下去也不會有太大進步,而且要從事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就必須和平庸決裂,而當官則必須同平庸和解,兩相矛盾之下,余秋雨退意已決。
不過辭職並不容易。余秋雨連寫了23封辭職信也未被批准。恰在這時,他被查出生了結石。余秋雨索性對病情進行誇大,這才被批准辭職。“不久我就穿了一件薄棉襖出現在甘肅,向陽關徒步走去。”這也就是余秋雨考察中華文明的開始。酈亮
責編: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