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戰役背景
蔣介石原望日俄開戰,中國中立(詳1963年3月3日日記),現在的局勢則是中國與日本進入長期的戰爭,蘇聯中立,斯大林觀望。蔣介石對這事態的發展也不能無介於懷。
在7月8日盧溝橋的消息傳來時,蔣介石立即感覺到他自己僅有可能的行動及其長期之後果,總之就無可避免。但是在決策的當頭仍有很多側後之顧慮及牽掛,這也怪不得當時的日記引用了很多肯定的語氣,卻又穿拖出來不少的疑問號。
白修德在抗戰期間初為中國僱員,在重慶國際宣傳處工作八個月,爾後繼為《時代》週刊之客串記者,終為特派員。他的報導,常將中國在世界潮流中落後,希圖趕上的過程中,各種因素脫節而不能協議的窘態,視作各個人有心之過失或道德上之虧損;也常將舊社會之習慣解釋而為現代中國人之人身性格。所以他把抗戰期間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歸咎於蔣委員長(本書作者對他的批評及通訊見《地北天南敘古今》)。除此之外,他提供的事實卻也表現他身入其境,觀察犀利。他對蔣在7月初至8月中旬的決策有下面一段綜合的敘述:
蔣注視著日人初期在華北之活動,不能不下決心。在這一個月內,他出入于兩端:還是決心作戰,還是承認中國之積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決,他著意抗戰時,他採取了一項辦法,將日人野心所構成的圓滑軍事政治體系拖垮。日人滿望在北方打,到南方來談判。蔣選擇了一個全民抗戰的辦法,引導敵人到長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應戰。這區域接近他的內部基地,他的部隊已在此集中待命。
此即是“八一三”上海戰役之背景。觸發戰役之事件至今尚不能全部解釋。8月9日,有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與一等兵齋藤要藏二人駕駛黑色汽車往滬西虹橋飛行場偵察,與該處中國保安隊衝突。大山殺死保安隊員一人,保安隊亦將大山與齋藤射殺。
蔣介石對日憂慮:所畏不在鯨吞而在蠶食
在1931年“一二 八”事件之後,日方即在公共租界北四川路底建有防禦性之“大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營房,以鋼骨水泥構成 ,下有地道,儼如要塞。11日後,即有日軍艦十余艘泊吳淞口外及黃浦江內,陸戰隊之3千余人亦增至7千余人,但日方仍稱事件將不擴大。
但如日本海軍企圖製造時間,扼守控制中國海港,則中國方面已採取主動。當8月13日戰事開始時,蔣立即指令第五軍之三個師向日駐軍攻擊,內第87及88兩師曾在128戰役與對方交鋒。顯然中國之採攻勢出於敵方以外。8月14日之《紐約時報》載有如下8月13日之東京通訊:
上海局勢之展開,將強迫日本政府考慮在中國兩個前線作戰。雖説大山勇夫中尉之被殺,有如盧溝橋事變,事前無法逆睹,此事卻給中國政府一個機會去攪亂日本在華北的戰略。
蔣日記內無對兵力部署之詳細記載,但恰當此時提出:“對倭作戰,應以戰術補武器之不足,以戰略彌武器之缺點,使敵處處陷於被動地位。”(1937年8月13日)此段可以證實《時報》及白修德所雲蔣在上海採取主動,使對方無法避免大規模的戰事即迅速達成在華北作戰之目的。
《紐約時報》並且説起上海有日僑五千人無法將之棄置不顧,日本從華北抽兵亦不可能,增兵上海則其兵力必相當的大。方能應付蔣所部受過德式訓練之精銳。當日東京的電訊並已包括下列之揣測:
此間極端的猜疑南京政府已決計將日本捲入華中戰事之中,以分散其兵力,並增加其對各國産生糾紛之可能。中央軍已有三師在上海,其他部隊原以為擬調華北者亦在上海移動中。此間猜測中國遷都武漢之行動業早已在進行之中。滿載文書檔案之輪船數艘業已離京,現在揚子江途中。
蔣介石選擇在淞滬地區作決定性的戰鬥,基於數個不同的原因。當五年前“一二 八”戰役展開時,他名雖下野,實際仍在幕後調度主持。自此他深以為利用當地河流灣汊中國方面之劣勢部隊可以抵擋裝備優勢之敵人。淞滬戰役一開,增援部隊調自廣東、廣西、湖南、四川、江西、浙江各地比較適用於江南,而淞滬地區也得有後勤的便利,尤接近他自己的空軍基地。上海是一座國際都市,他希望將中國抗戰精神影響到國際視聽。但是除了這一切之外,他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強迫日本和中國全面作戰,不給予東條英機所謂“一擊”之便宜,亦即否定日人以短時間局部優勢所獲得戰勝之成果。
這種戰略上之用心已由他在七七事變之前之後不斷的説出。其提到中國則“所畏不在鯨吞而在蠶食”(1937年12月16日《南京撤退後告全國國民書》,以後在813週年紀念《告戰地民眾書》又再度提出),對日本説則“常備兵總額17個師團全部調來尚且不敷……至此必徵調及後備役與預備役,如此則日本就是與中國正式作戰。與中國正式作戰,就不是我上面説過僅僅控制中國北方範圍以內的事……”(1934年12月《友乎?敵乎?》)
説來也難能相信,他所説在本國及日本印象淺,倒影響到海外傳媒。美國《時代》週刊在“8.13”後專辟一欄上載中國領土四百餘萬方英里之數,下載本週之前被日本佔領若干方英里,本週又續佔領如是若干方英里,以托出蠶食與鯨吞之意義。
戰後蔣緯國著文稱,抗戰初起時乃父顧慮日軍立即沿平漢路南下,所以一面在北方給敵側後威脅以分散其兵力,一面將本軍主力集中于華東地區強迫對方將主攻方面由南北軸線改為東西軸線。
淞滬作戰並無全盤計劃
淞滬地區之攻防戰,國軍不能算是盡到戰術上之至善。戰事開始第一日就有第88師旅長黃梅興陣亡,可見得戰況激烈。攻者雖佔領敵外圍陣地,並一度迫近其要點匯山碼頭,終因火力不如人而攻擊頓挫。戰後日海軍陸戰隊營房為第三方面軍接收,此建築物上凡經槍炮損傷之處,雖經日方修葺,但其彈痕仍特別留出標示,以作歷史例證。觀者可以看出,命中之處雖多,二所用非重兵器,不能盡摧毀殲滅之效也。此亦為今後八年國軍作戰之最大弱點。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