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紀檢書記的好榜樣--追記南江原紀委書記王瑛(下)

 

CCTV.com  2009年02月10日 18: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日報  
專題:黨的好女兒王瑛

這是王瑛生前在四川省南江縣光霧山的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紀委書記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有限的生命,為南江人民造福,是王瑛最大的快樂。

  出南江縣城向北,翻山越嶺,一座鐵索橋出現在記者眼前。

  2004年4月中旬的一天,雨後初晴,地處南江河上遊的上兩鄉大河中的水位比平日升高了30多厘米。這天上午,王瑛在洋灘村檢查貧困戶幫扶工作,行至銀河觀時,她看到一位農民拄著一根長木棒,背著一袋農家肥,在大河中央的深水區十分艱難地往河對面走。

  “你們看看,那個老鄉多危險呀!要是突然來了大水咋辦?”王瑛立即停下腳步,對隨行的鄉、村幹部説,“這附近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嗎?”

  “王書記,這條河把我們這個100多人的組劃成兩半啦!”當時擔任洋灘村一組組長的吳伯軍説:“你看嘛,我們這個組只有河對面那麼一塊集中的田地,30多戶每戶一小塊,一年四季老百姓就是這樣赤腳過河,有幾次發洪水,幾個老百姓為了過河搶栽搶收,差點被洪水沖走了。”

  “老百姓過河這麼危險,這麼艱苦,咋不想辦法修座橋呢?”王瑛問。

  “規劃搞了好幾次,就是因為沒資金落實不了,我們以後再慢慢想辦法吧。”一名鄉幹部説。

  “不能等以後了,必須馬上行動。走!我們去看看修在哪合適。”説著,王瑛帶著鄉、村幹部在河邊走了三個來回,確定了修橋地點。

  隨後,王瑛又與大家現場核算了建橋所需的物資、經費,研究了建橋方案。她當場表態:“洋灘村是縣紀委的挂聯村,農民過河難我們有責任解決。回去後,我負責給你們協調建橋所需的鋼繩、鐵絲、水泥和資金。鄉、村負責組織老百姓投工投勞、開挖基礎和安裝。基礎工程明天就開工,三天后我來檢查。”

  三天后,王瑛又帶領縣林業局、以工代賑辦等部門負責人來到該村,現場協調解決建橋所需的400米鋼繩、50公斤鐵絲、5噸水泥和3萬元資金。

  工程開工後,王瑛不僅多次打電話了解工程進展,還專門到工地看望慰問農民工。在王瑛書記的關懷下,經過20多天施工,一座長120多米、寬1.5米的鐵索橋建成了,老百姓多年的期盼變成了現實。

  鐵索橋建成後,當地農民在這座鐵索橋頭的一塊大石頭上雕刻了三個醒目的大字————“連心橋”。

  “農民工沒有住處真是難,縣裏四大班子來捐款;建了農民工餐館吃飯只花半元錢,又有水來又有電;開水放在枕頭邊,服務週到又齊全;協助農民工找活幹,農民工生了病還要送醫院……”在南江縣城“背二哥賓館”門前,南江縣下兩鎮三村農民廖慶和唱起自編的山歌,情真意切。

  10多年前,和很多農民工一樣,廖慶和來到縣城打工,成了一名“背二哥”。白天他用背簍幫人背貨,夜裏只好露宿街頭。2005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天下起小雨,他和大夥在紅星橋睡下不久,半夢半醒之間,感覺有人在幫他蓋被單,但疲倦很快讓他又睡過去了。

  後來,他從別人口中得知,是縣裏王瑛書記剛好路過這裡,見他被單有些滑落,便下車幫他重新蓋好。不僅如此,體察到了“背二哥”生活艱辛的王瑛還和南江縣原縣委書記青理東一起商量,為他們建起了“背二哥賓館”。

  身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王瑛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著一名紀檢監察幹部崇高的人生追求。

  在南江縣紀委常委張晉平手中,一張農行存摺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張存摺上面有10000多元錢,存款人姓名是王瑛,但在她的名字上方,卻寫著另外一個名字———黃霞,後面還有一串卡號,黃霞是四川農業大學的在校學生。

  2007年8月的一天,王瑛到八廟鄉檢查工作,偶然得知黃霞考取了四川農業大學,但因為父親患病,祖母年邁,家裏債臺高築,打算放棄學業。

  頂著驕陽,冒著酷暑,王瑛來到黃霞家裏,鼓勵黃霞説:“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我一定想辦法助你跨入大學校門,上學前你到單位找我一趟。”

  2007年8月25日,王瑛主動找到黃霞,把3000元現金交給了她。此後,黃霞在校每月都能收到王瑛從南江寄去的500元生活費。

  張晉平還告訴記者,2007年1月,王瑛被中央紀委、人事部、監察部表彰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十大標兵之一。上級獎勵給她2萬元獎金,她將獎金專戶另存,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學生。

  就在她最後一次到重慶治病之前,她還囑咐張晉平:“我的身體我自己清楚,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都要按月給黃霞寄500元生活費,這孩子不容易。”

  王瑛個子小,做的事卻不少;腿不長,跑的路卻最多。有人曾做過統計,王瑛在南江工作期間,一共看望和慰問了186戶困難勞模和職工家庭,為31名省級以上勞模解決落實榮譽津貼3萬元;為12名住房困難勞模解決一次性補助4.5萬元;為14名貧困勞模解決了生活補貼;為2名退休勞模解決了養老金拖欠問題;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她做的好事,沒人能説得清,就像隨處盛開的金銀花,漫山遍野。

  花如人,人似花。在王瑛的辦公室,10多盆君子蘭,見證了她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

  2001年春節,王瑛患嚴重的子宮肌瘤,做了子宮全切手術;2002年11月,王瑛丈夫右手患骨瘤作了假骨移置手術;2005年5月,王瑛年逾七十的母親得了乳腺癌……在這一連串打擊面前,她依然選擇了樂觀與堅強。

  2006年7月25日,王瑛得知自己已是肺癌晚期,她呆呆地在病床上坐了一天一夜,一句話也沒講,但是很快她就恢復了以往的鎮靜與從容,主動找來醫生説:“我不能倒下去,我還年輕,不能讓白髮人送黑髮人啊!”

  此後她只字不提自己的病情,帶著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由於病情嚴重,加之長時間大劑量地吃藥、化療,她的臉色發黑、嘴唇發紫、面部略顯浮腫。為了不讓別人看出變化,每天清晨上班前,她都要換上最鮮艷的衣服,都要在鏡子面前認真梳理假發。

  在王瑛隨身攜帶的包裏,最常見的是三樣東西:止痛藥、化粧品和口香糖。每當上班疼痛難忍的時候,她就悄悄地服上幾粒止痛藥;每當要劇烈咳嗽之前,她就反復咀嚼口香糖借此來屏住呼吸;每當氣色不好的時候,她總是躲在角落裏迅速地化粧。“這是為了讓老百姓看見她面色依然紅潤,讓親人朋友們少些擔心,她不想把擔憂與傷感帶給別人。”巴中市紀委幹部室主任曹曦文説。

  作為女兒、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王瑛有女人的溫柔和細膩,她熱愛家庭,但是繁忙的工作讓她只能把愛深深地藏在心底。病情惡化後,有一天,王瑛躺在病床上對侄女説:“丹丹,我現在最歉疚的是家人,我真的對不住他們。”説著説著,嚎啕大哭……

  帶著對親人深深的歉疚,2008年11月27日,王瑛走了。

  儘管再過一天,就是她47歲的生日;

  儘管在她記憶中,在來到南江之後,她就沒和家人在一起過個像樣的生日。

  1961年11月,王瑛出生於四川阿壩州小金縣。小金縣地處橫斷山脈,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土地貧瘠。童年時期的王瑛正趕上十年浩劫,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1978年,王瑛考入西南民族學院,父親送她到成都讀書時説:“這輩子不要忘了共産黨,沒有黨就沒有你的今天。”

  父親樸實的話語一直銘刻在王瑛心中,她在心底裏暗暗發誓:把黨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惟一選擇,永遠跟著黨走!

  她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這一誓言。

  在悼念大廳裏,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要看王瑛最後一眼,訴説自己的哀思。

  “大姐,沒有您的教育,我會犯下大錯;大姐,沒有您的鼓勵,我會消沉下去;大姐,沒有您的幫助,我就沒有今天……您教育、關心了我五年,我只能守您最後一夜了!”那位被處理後又振作起來的年輕幹部一次又一次地挑亮她靈前的燈燭,想把一切的感激和哀思都寄託在那盞長明燈中。

  “王媽媽,您為什麼不用捐助我的錢去找更好的醫院、去找更好的醫生治病啊?王媽媽,您為什麼就這麼匆匆離開了我們啊?”一直接受王瑛資助的大學生黃霞,從就讀的四川農業大學趕了回來,跪在王瑛的靈前,撕心裂肺地哭喊,讓人肝腸寸斷。

  “王瑛一路走好!”一群匆匆趕來的“背二哥”,褲腳還來不及放下,沾滿灰塵的手還沒來得及清洗,他們高舉著黑色挽幛,眼裏飽含著淚水,長久地佇立在殯儀館門外不肯離去。

  “姐姐,對不起,過去我讓您為難了,您原諒我吧!”看到靈堂前鮮花似海、挽幛如雲,看到王瑛生前的許多領導、同事、朋友和自發從南江鄉村趕來的群眾為王瑛送行的感人場面時,王勇被深深地震撼了,並從心底裏原諒了姐姐。

  2008年12月3日,處理完王瑛的喪事,在給她整理遺物時,辦公室的同志發現了一個筆記本,上面淩亂地寫著“寫給兒子的話”,共五句,每一句都沒有下文,每一句都浸透著淚水;

  同樣,當丈夫張勇回家拉開衣櫥時,不禁失聲痛哭,妻子在離別之前,早已悄悄地將他所有的衣物洗得乾乾淨淨,分春夏秋冬疊得整整齊齊……

  這飽含著一種怎樣的人生眷戀?問高山,高山不語。

  這綻放著一種怎樣的人性之美?問大河,大河含悲。

  落花不是無情物。就像那許許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都獻給了南江這片紅色土地的革命先輩那樣,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女兒王瑛,也把她那瘦小而堅強的身軀融入了腳下這片熱土,在無數人的心中豎起一座永遠的豐碑。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