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生與愛同行--追記南江縣原紀委書記王瑛(下)

 

CCTV.com  2009年02月10日 18: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黨的好女兒王瑛

  2008年11月28日淩晨兩點,王瑛的靈前,響起低回的生日歌:“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淚水伴著歌聲。

  這一天,是王瑛的生日。在她47歲生日的前一天,王瑛永遠地逝去了,離開了她熱愛的土地和鄉親,還有她摯愛的家人和朋友。

  “你生前總是忙,今天我們終於可以一起給你過個生日了……”家人、同事、朋友、鄉親,數百人,淚如雨下。

  2009年1月,在巴中、南江採訪的幾天裏,記者走近她生前的親朋好友。

  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王瑛的相冊裏,有這樣一幅照片:她面帶微笑坐在石頭上,後面是刻著“讀書石”的石碑,這是2005年王瑛在省委黨校學習時在井岡山照的,王瑛生前非常喜歡這張照片。

  王瑛辦公桌後面有四層書架,上面擺滿了書,有關於反腐倡廉的,有關於行政執法的……無論在她的辦公室,還是在南江的宿舍、巴中的家裏,總能看到一桌桌的書。

  1978年,從四川阿壩州小金縣的小山溝考入西南民族學院,王瑛就愛拼命讀書,是出了名的“書癡”。到紀檢系統工作後,她更是拼命補法律、經濟方面的課,主動向老同志學查案子。王瑛的丈夫張勇從事政法工作,每次回到家裏,夫妻倆都要邊看書邊討論。“人與人的差別在8小時之外。”王瑛時常這樣説。

  王瑛喜歡學習理論、政策和業務知識。2008年,王瑛的病情開始惡化,但她仍不放棄看書、讀報。在醫院,她常給病友講,讀書看報能使人身心愉悅,忘記病痛。去世的前一天,她還專門安排機關同志幫她找縣委宣傳部編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市委二屆十一次全會主要精神問答》等學習資料。丈夫在整理王瑛辦公室遺物時,發現寫得滿滿的筆記,竟有40多本。

  “鋼班子才能帶出鐵隊伍。”這些年來,王瑛不僅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還十分注重建設學習型班子、學習型隊伍,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縣委中心學習議題。

  她組織整理編印了《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兩個《條例》宣講資料和《黨員幹部廉潔教育自律讀本》、《警示錄》、《閃光集》等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學習資料5000多冊,同時組織徵訂了《黨內監督條例》、《黨紀處分條例》、《實施綱要》等單行本13000冊,一併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專題中心學習的必讀教材,下發到每一位黨員幹部。

  為了把學習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王瑛先後組織在全縣領導幹部中開展廉政承諾簽名,還專門組織3名曾經受處分的黨員幹部,現身説法,以活生生的實例警告為全縣的黨員幹部上了一課。每年,縣紀委都要將查處的典型案例定期在專題中心學習會上通報,並編輯成《警示錄》,發放到各級黨員幹部手中,以激勵全縣幹部形成“領導樹形象、黨員作榜樣、職工立志向”的風氣。

  王瑛的一個筆記本記著每名機關幹部的名字,誰沒有外出學習過,誰需要提高學歷,上面記得一清二楚。在支持幹部培訓學習的同時,對具備條件的幹部,她想方設法推薦他們“走出”機關到更重要的崗位上施展才華,同時採取公開招考的辦法,選拔年輕幹部到紀委機關工作,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在王瑛的帶動下,南江紀檢班子、紀檢隊伍成了“鋼班子”、“鐵隊伍”。

  一個廉潔自愛的人

  “作為一名黨的幹部,我們要做到儉以修身,廉以養德,不能多拿國家和人民一分錢。”這是王瑛經常對家人和身邊的同事説的話。

  “王書記在伙食團吃飯十年了,從不挑剔。”匡咏梅是南江縣委伙食團炊事員,王瑛得重病後,為了給她補充營養,小匡曾經提出單獨為她開“小灶”,王瑛堅決拒絕,堅持與大家吃一樣的飯菜。一次,小匡為她燒了鰱魚湯,受到她嚴厲批評。以後,小匡只好在飯菜的搭配上下功夫,少放麻辣,多做清淡食物,少做腌制食品,多做新鮮蔬菜。

  1997年12月,王瑛來到南江工作。縣委決定給王瑛租一套條件好的住房,她卻堅持住在職工舊宿舍樓。舊宿舍樓房間簡陋,墻上石灰多處脫落,玻璃窗也破了幾個窟窿。她找來人,把墻壁稍作粉刷,用報紙把窗戶糊上,然後在房間搭上一架鋼絲床,就算安排好了自己的住處。這架鋼絲床,一直用到她去世。

  而床上的棉被是同事瞞著她悄悄買的。2005年冬,王瑛經常感冒咳嗽。一天,細心的職工小李發現王瑛蓋的、鋪的都是硬梆梆的舊棉絮,一點都不保暖。職工們私下裏一商量,悄悄籌錢為她買了一床新棉被。事後,王瑛追問小李買棉被花了多少錢,説啥也要把錢給還上。職工們説,這是大家的一片心意,堅決不肯收她的錢。

  王瑛住院期間,縣煤電公司負責人看望她,帶去了5000元現金,講明這是“公司全體職工的心意”。王瑛説啥也不收,“你們來看我,是我最大的慰藉,送錢反而加重我心靈的病痛。”公司領導只好含淚帶著錢回去了。

  王瑛到鄉村檢查工作,很少在基層單位吃飯。她説,基層單位工作經費少,在那裏吃飯增加基層負擔不説,也影響黨員幹部的形象。縣直工委一位老同志回憶説:“有一次,我陪同王書記下鄉調研回來,肚子餓得咕咕叫,本以為她會點幾個像樣的菜吃一頓。誰料,她只點了兩籠小包子、兩碗稀飯和一碟泡菜。吃完,剩下兩個包子,她還讓我包著帶回了家。”

  南江縣紀委的同志講,自從王瑛書記來了後,縣紀委的車一直就沒有換過。別人使用最新款筆記本電腦時,她用的還是聯想第二代産品。她常説:“紀委是執紀的,如果我們去跟‘風’,其他單位都會跟‘風’,只有我們帶好頭,不良風氣才會得到遏制。”

  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南江的幹部們説:“用無聲的語言,王瑛樹立了紀檢監察幹部廉潔自愛的好形象。”

  一個傾灑真愛的人

  “王瑛是一位好領導、好幹部,你們無論從政還是經商,都要像王瑛那樣,做一個對得起他人、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人!”王瑛去世後,年過花甲的原南江縣總工會主席康福德含著熱淚告誡他的兒女。

  2003年,已經退休的康福德不幸患上食道癌,此時,兼任縣總工會主席的王瑛了解情況後,一有空閒,就去探望康福德,鼓勵他振作精神,與病魔抗爭。聽説康福德缺少醫藥費用,她親自協調解決他的治病資金。在王瑛的鼓勵和關懷下,康福德從死亡線上走了回來。如今,一提起王瑛,這位堅強的老幹部就熱淚縱橫。

  南江縣原紀委常委嚴育民至今仍保存著一張體檢表,那是2004年11月南江縣委組織縣級幹部體檢時留下的。體檢前一天,王瑛對嚴育民説:“你把體檢表拿去,明天到縣醫院體檢。”嚴育民知道王瑛身體也不好,一再推辭。“你必須去,我的身體沒有多大問題。你工作幾十年了,一定要注意身體。”

  第二天,嚴育民拿著體檢表到醫院作了體檢,一切正常。2006年7月,王瑛到重慶新橋醫院檢查時卻查出肺癌晚期。得知消息後,嚴育民心頭的愧疚久久揮散不去,“如果王書記那次去檢查,就不會錯過治療機會了。”

  在南江,紀檢幹部的家屬們愛用“王瑛姐姐”“王瑛嫂子”來叫王瑛,這樣的稱呼源於王瑛始終堅持的“三必談、四必到”:幹部有思想情緒必談,有矛盾糾紛必談,家中有大事必談;直系親屬去世必到,幹部生病住院必到,家庭有災有難必到,離退休職工家逢年過節必到。“三必談、四必到”,融合了幹群關係,樹立了紀檢幹部極富人情味的形象。

  在巴中,總有一些紀檢同行問王瑛:“南江的工作總能走在巴中市前列,你的工作秘訣是什麼?”王瑛回答説:“我沒什麼秘訣,如果説有,那就是我們有一支團結和諧、敢打硬仗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王瑛任紀委書記6年間,從不吝惜對幹部職工的關心和愛護。滿編只有28人的南江縣紀委,有11名幹部得到提拔,12名優秀年輕幹部被選調進入機關工作。

  王瑛只有一個兒子,叫張然。平時,王瑛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兒子讀大學時,有的同學穿著名牌時裝在張然面前炫耀,還嘲諷他:“你媽媽是紀委書記,咋就穿不起名牌呢?”張然向母親提起這件事,王瑛鄭重告誡兒子説:“做人不能看外表,重要的是要實在。”後來,張然的老師給王瑛打了一個電話:“王書記,你還是給你兒子買套好點的衣服吧,要不同學要小看他呵。”王瑛這才給兒子選了一套打折的阿迪達斯。

  像所有母親一樣,王瑛非常愛兒子。2008年暑假,在外讀書的兒子回到身邊。兩年多來,王瑛第一次連續兩個週末在家,親自下廚給兒子做他最愛吃的飯菜。張然抱著媽媽説,這是他一生中和媽媽單獨相處時間最長的一次,是最幸福的時光。

  暑假結束,兒子臨走前一天晚上,家裏氣氛格外凝重。身患乳腺癌的老母親拖著虛弱的身體在給王瑛熬雞湯,王瑛在房間給兒子整理東西,她默默地收拾,不讓任何人幫忙。她給兒子裝了兩雙拖鞋,對兒子説:一雙是夏天用的,一雙是冬天用的。王瑛黯然對丈夫低語:不知道這次準備了,冬天還有沒有機會準備。那天晚上,王瑛一遍又一遍檢查兒子的行囊,生怕有所疏漏。

  2008年12月3日,當辦公室同志給王瑛整理遺物時,發現在她最近的工作筆記本上淩亂地寫了一連串相同的字:“寫給兒子的話”,“寫給兒子的話……”這些話都沒有下文,淚水浸透了紙,字跡模糊。

  處理完喪事回到家,丈夫張勇拉開衣櫥,發現妻子在走之前,悄悄地將他的所有衣物洗得乾乾淨淨,分春夏秋冬折疊得整整齊齊……這是一種怎樣的不捨與眷戀,這是一種怎樣的揪心與牽掛。

  張勇知道,讓妻子揪心與牽掛的還有她的弟弟王勇。王瑛只有親姐弟倆,弟弟王勇一直在阿壩州石渠縣的一個基層林業站工作,連續幾十年在高海拔地區工作,身體越來越差。看到姐姐在南江當上紀委書記後,王勇就把換個好工作的希望寄託在姐姐身上。王勇在電話裏多次向王瑛求情,甚至有幾年春節,他帶著全家呆在姐姐家不走了。“我手中的權力不屬於我自己,你在阿壩安心工作吧。”王瑛總是這樣回答他。一次次的碰壁,王勇很生姐姐的氣,即使在王瑛病重時,他也不肯接姐姐的電話。

  2008年11月28日,王勇來了。看到靈堂前似海的鮮花,如雲的挽幛,看到從南江鄉村趕來的群眾,王勇被深深震撼:“姐,對不起,過去我讓您為難了,原諒我吧!”哭泣著的弟弟,此刻,真正懂得了自己的姐姐。

  在連續多日主角“缺席”的採訪中,記者和王瑛的親朋好友一起梳理著她生前的點點滴滴。在這些摯愛著她的人眼中,王瑛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幹部,一個潔身自好的好黨員,一個熱愛生活和家人的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一個一生與愛同行的人!

  圖為2006年10月,王瑛(左)在南江縣楊壩鎮尖山村與群眾座談,商討致富之策。新華社發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