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借大數據東風 “廣電雲”將貴州“土鄉村”變身“智慧屋”

中國新聞來源:當代先鋒網 2016年12月22日 20: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邱勝

   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在全國推進5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讓群眾享受數字化生活。

   貴州以全國第一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擔當,更要將數字化惠及更多百姓。於是,這一年來,貴州立足自身實際,將多彩貴州“廣電雲”(以下簡稱廣電雲)項目作為村村通光纖主體工程,並將其列入2016年全省十大民生工程加以推進。3月8日,工程正式啟動,到11月中旬,村村通工程已全面實施完成。

   截至目前為止,工程項目總投資17.61億元,一條總長6萬公里的光纜幹線鋪遍貴州11097個行政村,自此,“廣電雲”一線相連,連進千家萬戶,一張大數據有形的網有序鋪開,讓 “土鄉村”華麗變身“智慧屋”。

   鄉村教育飄來七彩“廣電雲”

  “孩子們上課的積極性一天比一天高”,銅仁市碧江區和平鄉八村小學校長宋有德指著學生們説。看著校長滿臉堆笑的表情猜得出他對“廣電雲”在線教育平臺播出的《同步輔導》教程非常滿意。

   廣電雲推出的同步輔導是個什麼概念?記者問到。

   “還原學生教程上課文中所有有場景的畫面,將枯燥的文字變為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接受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能開闊視野、放鬆身心……”宋有德一口氣説出這種鄉村新教學模式帶給學生們的許多好處。

   走進八村小學,學生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裏播放的《雪地裏的小畫家》。簡陋的教室裏,這臺電視機承載著他們學習的動力,打開電視機,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了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小動物,這又是愉快而又難忘的一課。

   看完後,老師和藹地提問學生:小雞畫的是什麼呀?學生異口同聲地説:小雞畫竹葉。老師再問,小狗畫的是什麼呀!“小狗畫梅花”,學生們整齊的回答讓老師眼笑眉飛。

   在學習中一向貪玩懶惰的楊玉婷回答最響亮。裝上電視機的課堂讓她變得性格更活潑,更愛學習。“之前上學只盼著下課跳沙包、玩跳繩,如今卻是上課最專心的一個,學習成績從未及格的她也能考及格了”,宋有德笑著説。

   “廣電雲同步輔導”這種教學呈現,對信息化日益發達的城市教學來説再平常不過,但對長期處在信息不通的山村小學來説,無疑是最奢侈的念頭……

  和平村八村小學距離銅仁市20公里,這裡長期以來信息閉塞,移動信號弱、聯通光纖進不去,用“衡陽雁斷”四字概括絲毫不為過。

   在銅仁碧江區,像這樣的信息不通的學校有20多所,20多所學校已成為“廣電雲”在線教育平臺示範點,預計明年,碧江區鄉村小學將全面使用“廣電雲”打造“幸福校園”,受益學生將達2000多人。

   下一步,以和平村德勝屯中心完小學生宿舍安裝廣電雲數字電視作為示範點,銅仁全市還將推廣使用廣電雲數字化電視,讓學生在寢室也能溫習當日的課堂內容,豐富了學生業餘生活。

   據了解,銅仁多彩貴州“廣電雲”村村通工程項目建設總投資31801.8 萬元,其中通村光纜建設17300.5萬元,傳輸平臺建設及升級擴容8740.5萬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5760.8萬元,工程建設任務為2004個行政村。

   貴州鄉村教育幸運飄來七彩“廣電雲”,目前,貴州各地鄉村學校已逐步推進“廣電雲”在線教育同步輔導。

   “廣電雲”為百姓開闢一條“便捷通道”

  坐落在離江口縣城10公里的周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背靠梵凈山,面向千畝獼猴桃基地,左臨成片産業園區,中間係一條助推“黔貨出山”的公路,是一個有産業,能致富的搬遷安置點。

   該安置點來自全縣3個鄉鎮(街道)47個村民組156戶616人的精準扶貧戶,其中凱德街道搬遷134戶519人,跨區域搬遷22戶97人。搬遷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産業園區面積還將進一步增加,怎麼管護大片産業園區,如何維護居民治安環境,怎樣把將就業信息讓農戶知曉,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多彩貴州廣電雲恰好能將對農戶有用的醫療、就業、旅遊、天氣信息捕捉到網上,為農戶打開了一條“便捷通道”。

   走進扶貧安置點街道辦事處明星村村委會,28歲的安裝維護員張敏很熟練地演示著“廣電雲”。打開電視,張敏從主屏幕上找到主菜單,一級欄目下一排排福利醒目地映入眼簾:看電視、好推薦、兒孫樂、好便宜、廣電雲有序排開。能實現網絡看電視,上網搜索自己喜愛的節目;看風景,多彩黔景 ·公園欄目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各地風景;尋美食,感受月上人家農家樂;找工作,廣電雲將所有進駐工業園區企業信息崗位錄入,農戶根據需要逐一選擇。通過電商淘寶,查詢旅遊交通線路,諮詢景點門票,張敏把一個個惠民便民服務介紹得很清楚。

   在所有功能中,“廣電雲”醫療和“雪亮工程”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聽眾。

   張敏打開“廣電雲”醫療系統,一朵“貴醫雲”飄然而出,6位貴醫雲平臺的值班醫生信息清晰可見,張敏當即呼通了貴州醫學院呼吸內科醫生李萍,互動了起來。

   據了解,“廣電雲”醫療屬免費諮詢,村民描述症狀,醫生耐心答疑,答疑完畢,農戶可以根據服務情況評分。有查出患重病的,醫生會立即建議住院接受治療,這解決了群眾往返醫院排隊看病、沒錢看病的難題。

   45歲的邵德遠是石門坎泉發村的村委會醫生,據邵德遠介紹,醫院在一個月以前啟動貴醫雲後,前來看病的50多個村民有30多個查出高血壓等疾病,送去大醫院住院的就有2人,廣電貴醫雲的開通確實為村委醫院無法診斷的疾病提供了問詢渠道,讓村民健康有了保障。

   這個 “雪亮工程”是什麼概念?記者們有些疑惑不解地問貴州廣電網絡公司黨群工作部宣傳主管劉澤忠。

   “現在村裏的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數量繁多,而青壯年長時間在外打工,警力的不足與有效治安監控手段的缺失是農村面臨的一大問題。‘廣電雲’接入的公安、交通、綜治視頻監控攝像頭,融合到‘電視眼’監控系統,成為基層政府提高社會管理能力的好幫手,有效提高了農村群眾的安全感。”劉澤忠這樣對記者説。

   在周屯扶貧安置點的獼猴桃産業園區裝上“雪亮工程”,村民們管護起來似乎方便了很多,前來私自採摘的人變得少了。

   “廣電雲”助推“黔貨出山”

  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秦川説:“廣電雲工程把大數據和大扶貧兩大戰略結合起來,讓農村群眾享受到雲上貴州便捷服務的同時,獲得“黔貨出山”的美好感受,打開思想上的山門,既“富口袋”,又“富腦袋”。這句話在銅仁市玉屏縣農特安生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得到了最好的證實。

   農特安生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依託“互聯網+”的大數據思維,借助“廣電雲”網絡平臺,探索“五個一模式”,打造出一個成熟的生態電子商務平臺。公司全力培育出繼滬昆高鐵和滬昆高速之後的一條信息高速,農産品搭乘這條無形高速,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直線連接。

   農特安生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燕説:“截至目前,公司從年初至11月底共計銷售1200萬元,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達915萬元,佔總銷售額的76.25%。”

  數據顯示,電商平臺確實佔據主流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增加了,銷量上去了,農戶有了激情,企業有了奔頭,“黔貨出山”便有了希望……,良好的勢頭也不斷激發一方創業空間發展,整合一批地方産品生産。

   當地59家農産品專業合作社和農特安達成戰略合作,由合作社提供商品,農特安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一時間,當地特色農産品銷量日益增多。

   “農特安要求合作社入駐的商品必須堅持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使用激素、不違反産品的自然生長規律的'四不原則',使'農特安生態農産品在線商城'真正成為安全、優質、生態農産品的代名詞。”33歲的農特安電商網絡銷售員高方俊説。

   據黃燕介紹,在玉屏,這樣的電子商務平臺有89個點,目前全面鋪開使用的有70個,隨著電商銷售規模的逐步提升,更多合作社還會紛紛加入電商平臺,把貧困農戶種植的特色産業紛紛通過“廣電雲”電商平臺銷售出去。

   “廣電雲”為農特安電商織就了一張隱形的網,通過這張網,當地的貢米、板栗、山茶油等銷量與日俱增,豐富了以往單一的居家生活同城購、日化線下體驗購,助推當地特色農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為儘早實現農戶産業脫貧貢獻了力量。

   威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華忠説:“威寧貧困程度深、任務重,'廣電雲'在威寧的鋪開使用,將更有利於助推'威貨出山',加快全縣脫貧的步伐”。

   通過將貴州獨具特色的農産品、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農産品通過“廣電雲”電商平臺銷售出去,這張網正實現著貴州全省9個地州市、88各縣區的特色産品供銷新跨越。

   實現“村村通”,邁步“戶戶用”

  “今年村村通,明年就能戶戶用”,這是廣電局為貴州農村許下的諾言。

   如今,地處荒遠偏僻的極貧地威寧石門坎也戶戶用上了“廣電雲”。

   威寧縣廣電網絡公司經理祖維榮説:“威寧縣域面積大,廣電雲村村通工程需要完成數量最多,加上莽莽烏蒙群山阻隔,讓施工難度變得更大。但威寧最終不負眾望,如期完成了任務,目前,光纜鋪開長度已達2815公里。”

  在石門坎新民村,60戶就有40多戶是特困戶,貧困率高達66%。

   現如今,村民家家戶戶居住房屋皆是白亮的墻、灰亮的瓦,屋外電線桿上黑色的是主光纜,白色的是入戶光纜,戶戶通上了廣電雲電視,成了真正的“幸福之家”。

   48歲的新民村村民茍崇榮今年9月份才安裝廣電雲數字電視。茍崇榮説:“村裏視頻監控已覆蓋五個點,利用廣電網安裝了5個無線大WIFI,5個調頻廣播,出門防盜、幹完活連著無線看直播、閒下來吹吹牛的時候聽廣播,告別以前單調乏味的山野生活,迎來了樂趣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

  按照政府兜底一部分,廣電局兜底一部分,周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所有農戶皆安裝了“廣電雲”。

   走進77歲老人楊銀蓮家裏,乾淨的電視櫃上電視機擺放整齊。“還沒搬過來的時候看的是無線電視,裝個天鍋,頂多能看7個臺,還滿屏是雪花,無法收聽收看本地市、縣兩級廣播電視節目,村裏有人上個電視也看不到,很不方便,”楊銀蓮的丈夫、75歲的白萬祥看到記者來採訪,這樣説道。

   並非裝上了,農戶就懂怎麼使用。

   工作人員通宵達旦為農戶裝上了廣電雲數字電視,不懂的村民一頭霧水。這個時候,留下來做維護的工作人員忙乎了起來,剛安通“廣電雲”的那段時間,張敏一分鐘能接二三個不會使用的諮詢電話。

   長期待在家看電視的都是上了年紀、多數不識字的老人,維護員苦口婆心教授,似乎沒多大成果。於是,維護員把年青一代、在接受教育的這一批先教會,讓他們去教老人使用,久而久之,老人家也會開電視機調節目,調監控,諮詢醫生。楊銀蓮的孫子、在讀5年級的白新坤一個人便教會了爺爺奶奶兩個人使用“廣電雲”數字電視。

   不光如此,村民每家每戶裝上了應急廣播,村委會還裝上了視頻會議系統。村支兩委要傳達的會議內容,都可以通過廣播進行傳達,村民足不出戶就能收聽到,遇到洪災、水災等突發事件,也能做到及時的疏散。

   村支兩委為村民開會是一件繁瑣的事情。開個會,從村裏跑鎮裏,從鎮裏跑縣裏,來來回回,吃住就開銷了不少,開會成本是增加了,但是會議精神卻未必能夠很好的傳達。“甚至有老百姓懷疑指令的真實性,會議內容傳達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玉屏縣大龍鎮蔡溪村村委會主任蔡興昌説。

   確實,“廣電雲”視頻會議系統彌補了這一缺憾,村裏、鎮裏、縣裏隨時隨地組織召開並參加大型或小型實時的視頻會議,讓老百姓一聽就明白,讓老百姓覺得更真實,村民更放心。

   大數據時代,一台手機帶來了諸多方便。為了更便捷,廣電雲還在手機客戶端實現了多屏跨屏,打開電視機,每個用戶便有一個二維碼,掃描後推送到手機直接下載安裝,電視上能看的,手機上同樣也能實現。

   “廣電雲”村村通工程正是順應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展開,無疑為全省大數據、大扶貧工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更為全省490多萬貧困人口帶來了福音。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