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黑龍江篇】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碩果滿枝頭 農業“走出去”高唱“新友誼”

中國新聞黑龍江日報 2016年04月07日 14: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因為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區,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線總長達402公里,並有兩個陸路口岸坐落在域內,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開拓的思維,使農墾牡丹江管理局成為黑龍江省農業最早走出去的創業者之一,其創建的新友誼農場,在俄遠東地區經營的耕地面積已達近百萬畝,成為我省最大的境外農業開發國有企業。

  如今,經過不斷深入推進農業“走出去”,一個個“新友誼”農場不斷誕生。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不僅風生水起,而且不斷延伸拓展,農業跨境産業鏈開發粗見成效,一曲曲“新友誼”之歌正沿著邊境線不斷唱響。

  前言

  在黑龍江省,提起友誼農場,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隸屬於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管理局、位於富饒美麗的三江平原的農場,號稱中國第一農場,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政府援建的大型機械化穀物農場,為紀念中蘇之間的友誼,故命名“國營友誼農場”。世事變遷,伴隨我省對俄農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一個同樣見證中俄友誼與合作的“新友誼農場”在俄濱海邊疆區誕生。不同的是,這個農場的建設者是黑龍江農墾總局另一個管理局——牡丹江管理局的一群致力於發展外向型農業的人們,而且,“要讓外面的人見識一下咱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

  1境外合作大路朝陽

  記者從省農委外經處了解到,我省毗鄰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2800多公里邊境線和25個國家級口岸,對俄農業合作優勢突出。2005年我省實施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以來,各級農業部門深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積極組織企業和種養大戶帶動機械、技術走出去,擴大對俄勞務輸出,發展境外農業投資合作,建立境外糧食生産基地;近年來,按照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總體部署和《全省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要求,我省各級農業部門在集中抓好糧食生産的同時,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推進農業“走出去”,加快建設農産品出口基地,紮實推進對俄境外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擴大農産品出口路徑,有效促進農業跨境産業鏈結,中俄農業合作和外向型農業發展碩果纍纍——

  目前,全省對俄境外農業開發合作區域已由邊境口岸較近地區逐步向俄遠東地區腹地及周邊發展,包括俄阿穆爾州、濱海邊區、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薩哈林等10個州區;對俄境外農業開發合作已由過去種植蔬菜向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拓展,並由種植業向畜牧業、糧食、飼料加工、倉儲、物流運輸及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等多個領域延伸。到2015年底,全省對俄農業開發合作總面積不斷擴大,相當於省內3-4個中等縣(市)耕地面積;生豬存欄8萬頭,肉牛2000頭,禽15萬隻。

  省農委外經處副處長郭紹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前我省對俄境外農業開發合作特點鮮明,一是開發規模持續擴大,二是合作領域不斷拓寬,三是合作形式日益多樣,四是合作機制日趨完善。”

  據介紹,目前我省境外農業經營主體共有160家,其中企業110家,佔全省境外投資主體的70%;農村種植大戶30家,佔18%;農戶聯合經營20家,佔12%。中俄企業間合作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中方租賃俄土地型,佔80%,其中土地租賃期最長49年;二是合資合作型,佔20%。俄方企業出土地,中方企業出機械、技術和勞務,一般按中方60%、俄方40%比例合作,也有各按50%比例合作的。

  2機制靈活天地寬

  伴隨農業“走出去”,參加境外農業開發的農民腰包鼓了起來。在我省對俄境外農業開發合作第一大縣東寧縣,每年輸出勞務1.5萬人,拉動全縣農民增收5000元以上;近年來,全省每年對俄輸出勞務都在3萬餘人左右,人均勞務收入3萬元以上,年創勞務收入超10億元。不僅農民富了,農機出口企業也贏得新商機。據統計,全省每年對俄出口各類農機具600多臺(套),2005年以來累計對俄出口5000多臺套。

  成績的背後是努力。為了鼓勵扶持農業走出去,省政府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完善了中俄州(省)政府間協調會晤機制,每年由省政府領導帶隊赴境外考察洽談,把對俄農業合作作為洽談合作重要內容,同時也邀請俄州政府來我省洽談,協調解決農業合作實際問題。在省財政的支持下,2007年以來累計投入4000多萬元,扶持對俄境外農業開發重點項目建設,調動了企業和農民走出去的積極性。省農委在外向型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累計拿出8000多萬元,扶持蔬菜出口基地項目建設,用於擴大生産基地規模,保鮮、冷藏、加工等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組織境外開發企業組建了“對俄農業産業協會”,幫助企業組織協調、自律監督、諮詢服務等等。

  與境外開發同時起跑的,還有境內的對外出口基地建設。

  目前,全省已在邊境口岸市縣及內陸大中城市周邊地區,建設果菜、水稻、雜糧雜豆、特色作物(白瓜、葵花)、山特産品(藍莓、松子等)五大類農産品出口基地,農産品出口基地面積達到360萬畝。

  郭紹權介紹説,通過持續推動發展,目前我省對俄蔬菜出口基地建設佈局不斷優化,主導品種初步形成,蔬菜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牡丹江市,已成為全省蔬菜對俄出口基地面積最大的市(地)之一,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主要分佈在寧安、海林、穆棱及市郊區。依託品質優勢,齊齊哈爾梅裏斯區圓蔥出口基地面積已擴大到5萬畝,並成為全省乃至東北四省區圓蔥對俄出口集散地。全省初步形成了適合本地氣候特點和俄市場需求的馬鈴薯、圓蔥、番茄、甘藍、黃瓜、彩椒等出口優勢品種,在俄遠東地區及腹地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全省80%蔬菜出口基地成立了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實行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專業合作社+基地+備案”經營模式。

  3創業新人闖新路

  更有一批唱響“新友誼”之歌的“新農人”,穿梭往來于國內外,上得談判桌、下地會耕田,讓人刮目相看。

  記者電話採訪黑河市北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明旭時,他正在北京參加農業部主辦的《農業走出去政策法規學習班》。他説:“出國種地跟在國內種地很不一樣。比如在國內備耕是自己的事,買好種肥、準備機械就行,而在俄羅斯備耕,不光要準備好生産必需品,還要把所採購的種子、肥料、農藥都拿到相關部門去備案;所有的生産管理人員和農機手都必須接受俄方培訓並辦理上崗證,才能去種地。”這個備耕季,寧明旭和他的員工都在上課,他在國內學法規,他的員工在國外學技術。

  寧明旭是眾多率先走出去的佼佼者之一。經過十年的艱苦打拼和開拓,黑河市北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已發展成中俄跨境農業合作企業中農業種植規模最大、養殖規模最大、服務功能和全産業鏈最全、農産品果汁回運進口量最大的農業綜合企業集團,境內企業連續多年受到商務部和農業部的表彰,農業境外園區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財政部、商務部在建境外園區考核目錄,在境外投資的阿穆爾“紅星”農業企業連續多年受到全俄農業部阿穆爾州政府和所在的“羅姆內”區政府的表彰和獎勵。

  記者從黑河市農委了解到,僅該市就有北豐、遠耕、長源等14家專門從事對俄農業合作的企業,帶動境外勞務輸出657人,年可創勞務收入2400多萬元。

  從涵蓋種植、養殖、糧食、飼料加工,倉儲、物流運輸及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等多領域合作的“新友誼”農場,到北豐中俄跨境農業綜合體,在寧明旭他們的背後,是一個日漸龐大的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以及一條日漸豐滿的連接産加銷的對外農業合作全産業鏈條——加工,倉儲、物流運輸及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建設,使我省農業不僅大步走了出去,更夯實了農産品出口的渠道和基礎建設。

  目前,全省農産品國際市場已初步形成“三大出口貿易圈”:一是以俄日韓三國為主的周邊國家農産品貿易圈,二是以歐盟國家、美國為主的歐美國家農産品貿易圈,三是以東盟、中東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為主的東南亞、中東國家農産品貿易圈。不同的貿易圈,有不同的貿易特點和主打品種,比如出口俄日韓三國的主要品種有果菜、雜糧雜豆、罐頭製品、飼料等;出口歐美國家的農産品以糧油製品、雜糧雜豆、藍莓、白瓜子、松子仁為主;出口東南亞、中東國家的農産品則以大豆製品、雜糧雜豆、山特産品、畜産品等為主。

  2015年,在對俄進出口的帶動下,全省農産品進出口貿易實現30億美元。其中:農産品出口貿易額達到12.4億美元,農産品出口國家和地區擴大到130個;蔬菜對俄出口22.2萬噸。(記者張桂英)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