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山林大火至少造成135人死亡,上百人失蹤,700多處房屋和30多萬公頃土地被毀(《都市快報》2月10日)。這場山火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嚴重、帶來傷亡和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澳大利亞上兩次較大的山火是:1930年1月13日發生在維多利亞州的,造成71人死亡;1983年2月16日,發生在維多利亞州及與其接壤的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的,造成75人死亡。
儘管在澳大利亞本次山火中,有幾起是人為縱火,但這不能掩蓋更本質的原因:澳大利亞連日來持續在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乾燥天氣,有地區甚至出現了47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當我們看到極地冰川因為全球變暖正在消融,聽到專家警告海平面因此上升、未來會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新聞時,可能覺得那還很遙遠。而澳大利亞目前這場史上最嚴重的奪命山火,將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副作用最直觀、最震撼地展現在世人眼前,讓人在哀痛之餘無法不深思。這場山火給全球變暖敲響了最嚴峻、最緊迫的警鐘。
2007年12月3日,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陸克文宣誓就職成為澳第26任總理。他當天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決國內各黨派爭執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簽署了意在控制溫室氣體、應對氣候劇變的《京都議定書》。陸克文説,這是新政府第一項正式行動,顯示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對於澳大利亞繼續在國內以及與國際社會一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陸克文簽署《京都議定書》,當時在該國還有不少質疑和反對聲音。但在目前這場奪命山火之後,估計澳大利亞沒多少政客敢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指責政府。而這場大火,也將給世界上最後一個主要發達工業國家、尚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帶去更大壓力。
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戈爾,曾在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中批評美國:“其他國家都在往前走,難道只有我們被撇在後面嗎?美國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地球氣候危機最糟糕的‘貢獻者’。”剛上任不久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被人稱為“3E總統”(Economy,經濟;Energy,能源;Environment,環境)。筆者相信,澳大利亞此次因山火造成的人間悲劇,或多或少會減少美國國內對簽署《京都議定書》的阻力。
其實,不僅美國,全世界都該從澳大利亞這次山火中反思。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組織,甚至每一個個體,都有責任和義務、也有能力為節能減排、減緩全球變暖做點什麼。全球變暖、極端氣候給人類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已是如此嚴峻,人類再不迅速行動,下一場高溫乾燥帶來的山火、厄爾尼諾等極端現象就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全球變暖敲響的警鐘就有可能成為地球和人類的喪鐘。但願,這不僅僅是杞人憂天。
責編:孫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