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軍事頻道 > 滾動新聞

戰爭啟示錄(六)思想戰的發展趨勢

發佈時間: 2013年10月24日 23: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掃一掃,立即關注!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微博

原標題:

 

  主講人檔案

  著名軍事專家 戴旭

  2010年中國互聯網九大風雲人物之一

  主要研究軍事戰略和國家安全問題

  主要代表作有《大空戰》、《海圖騰》

  《C形包圍》、《盛世狼煙》等。

  蘇聯解體的前前後後,誰是幕後推手?

  蘭德公司軟實力的戰略報告,告訴了我們什麼?

  美國為何強調信息的"情感衝擊力"?

  美軍何時組建網絡媒體戰部隊?

  美國全球輿論戰怎樣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

  美國思想戰的目標下一步在針對誰?

  上個世紀,美國採納了一些知名學者的建議,將美國文化,作為顛覆性、毀滅性的國家戰略,向蘇聯大量輸出,導致蘇聯解體。蘇聯沒有倒在核軍備競賽的戰場,卻倒在了思想的前沿陣地。本期戴旭將繼續為你解讀,美國對蘇聯的文化"淩遲",思想戰的發展趨勢。

  讓我們看看蘇軍是怎樣被美國和西方的思想戰擊倒的

  在蘇共的行政結構中,蘇軍"總政治部是蘇共中央書記處下設的一個部,具有單獨的指揮鏈"。依靠這種獨特的組織系統和指揮鏈,列寧的戰爭觀、黨的意識形態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傳統曾經是蘇軍建設發展的核心價值觀,是蘇共統一軍隊意志的政治思想基石。在衛國戰爭莫斯科會戰的緊要關頭,蘇軍316步兵師指導員克羅奇科夫衝向敵坦克的最後一句吶喊--"俄羅斯大地遼闊,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迅即成為從司令員朱可夫到士兵的戰鬥口號,凝聚起所有會戰部隊的戰鬥意志,以至於希特勒專門下達了"把在戰場上抓到的蘇軍政治委員統統就地槍斃"的政治命令。

  正是蘇共政治工作系統,在最艱難的時刻,鼓勵、支撐著全黨全軍全民的決心和意志,頂住進攻,反敗為勝。美國非常清楚蘇軍真正的戰鬥力在哪,所以,才制定文化戰略,用腐蝕、滲透,而不是直接對撞的方式,戰而勝之。

  蘇聯解體的前前後後

  在美國信息思想戰的誘導下,戈爾巴喬夫推行"改革與新思維",使軍隊的政治思想基礎被釜底抽薪。"政治新思維",使蘇共失去了在軍隊意識形態領域上的主導權,軍隊中"非政治化"、"國家化"思潮氾濫。蘇聯各種輿論媒體對國家政治制度的攻擊和對歷史的自我否定、自我醜化,一方面從根本上動搖了廣大官兵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在軍隊內部造成了深度的思想和組織分裂,贊成改革與反對改革、積極參加與消極厭惡政治活動的將校級軍官之間形如冰火、嚴重對立。

  在1986年至1991年軍隊維護國內秩序的一系列事件中,每當部隊與分離或民族主義運動分子發生衝突時,戈爾巴喬夫及蘇共政治局都採取模糊責任的方式非難指責軍隊。特別是在1989年4月的第比利斯事件中,戈爾巴喬夫在媒體上公開指責按照他和政治局命令"維護法律秩序"的空降兵和內務部隊。時任圖拉106空降師師長列別德在回憶錄中提到:"這一事件使得軍官對黨的領導的態度開始向危險的方向轉變,隨後作戰師、團拖延或拒絕執行命令的事情不斷發生"。

  (1)為體現"民主化"思想,蘇共在軍隊體制編制調整中,逐步削減了各級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軍官,撤銷了總政治部,並在"蘇共組織在武裝部隊中的工作條例"中規定,"蘇共組織及其機構不得干預行政人員和軍事指揮機關的工作"。特別是全蘇第三次人代會通過的《關於設立蘇聯總統和蘇聯憲法修改補充法》,從法律上剝奪了蘇共領導和指揮軍隊的最高權力。由此,蘇軍內部颳起了"退黨風",特別是年輕軍官的主動退黨,包括空軍司令也棄黨而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