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互聯網新的戰略機遇
蘇共從組織上放棄對軍隊領導的直接後果是,"一個人可以拉走一支部隊",軍隊在國家危難關頭倒戈。在1991年"8·19"事件中,以格拉喬夫司令為首的空降兵進入莫斯科,執行控制俄羅斯共和國辦公大樓--白宮的任務。格拉喬夫陽奉陰違,以執行國防部命令為名,行支持民主及分裂勢力之實,陣前調轉槍口;以克格勃將軍卡爾普欣為首的"阿爾法"行動小組,陣前拒絕執行克格勃總部下達的強攻白宮、抓捕葉利欽的命令;空軍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先是以天氣不適宜飛行為由,延遲輸送空降兵的運輸機起飛,後又引導機群錯降機場,使空降兵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集結,同時直接向葉利欽表示空軍支持他。蘇共、蘇聯政府由此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8·19"事件後不到一週,蘇共即土崩瓦解,同年底,蘇聯大廈轟然倒下。
與蘇共主動放棄軍隊意識形態領導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各種反對派、民主派加緊拉攏與扶持軍中親己勢力。
1995年10月25日,克林頓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秘密會議上説:"……最近10年來對蘇聯及其盟友的政策清楚表明,我們所採取的清除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最強大軍事聯盟的路線是多麼正確。我們利用蘇聯外交的失誤,戈爾巴喬夫及其一夥的非同尋常的自以為是,其中還包括利用那些公開站在親美立場上的人,我們獲得了杜魯門總統想要通過原子彈從蘇聯獲取的東西。"
到了1999年,美國又用類似的方式推翻南斯拉伕米洛舍維奇政權,並將該國肢解。
從發明互聯網的那一刻起,美國意識到新的戰略機遇來臨了。
其實,在這十年間,美國已經開始將控制的重點從傳統媒體轉向網絡平臺。作為互聯網的發明者,美國佔盡了先機。目前,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門戶網站(Yahoo)、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最大的短信平臺(Twitter)和最大的社交空間(Facebook)全部為美國所有。
有了這種強大的軟實力基礎,美軍緊接著要做的就是從虛擬世界取得真實勝利。"阿拉伯之春"就是信息思想戰的第一次全面實踐。
在這次大範圍的政治地震中,外部勢力借助推特、臉譜等網絡平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實時、高效的指揮、策劃、鼓動了現實世界中的街頭政治和顏色革命。
(2)早在1997年4月,就在世界還在爭論海灣戰爭,是否就是現代化戰爭模板的時候,美國海軍作戰部便率先提出了革命性的網絡中心戰概念,聲稱美國海軍將從"以平臺為中心"的作戰,轉向"以網絡為中心"作戰。2002年8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向美國國會和總統遞交的報告中,第一次將網絡中心戰明確為美國未來戰爭的主要準備方式。網絡中心戰從一個軍種的戰法,變成了整個美軍的戰法,並在伊拉克戰爭中開始進行實戰運用。
蘭德公司軟實力的戰略報告
2001年,美國國防部委託蘭德公司寫了一份美國全球軟實力的戰略報告,明確提出五項建議:
1、在世界各地擴張網絡連接,特別是要連接到那些不喜歡美國思想觀念的國家;
2、把在世界範圍推行信息自由傳播作為美國的權力;
3、開發多層次信息分享系統,不僅是確保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製造全球性的信息分享空間,以便公開討論某些問題;
4、創建一個"特種媒體部隊",可以隨時派遣到發生衝突的地區,蒐集與傳播信息;
5、在國家與非國家組織,特別是與非政府建立一個更緊密的協調行動機制。
蘭德公司向來以參與制定美國國家戰略著稱。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份報告中蘊含的美國戰略的重大變化。
這一年發生了"9·11事件"。一週內,美國各主要電視台中斷正常節目播出,24小時不間斷地發佈該事件的現場報道和相關訪談。在政府尚未就"9·11"事件正式錶態前,諸如"襲擊美國"、"對美國宣戰"、"美國的新一輪戰爭"等煽動性的輿論主題詞已充斥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這種步調一致的戰時宣傳為政府發動"反恐"戰爭提供了心理基礎和民意支持。結果,在美國媒體每天24小時的"新聞轟炸"下,主戰派在公眾的觀點中佔了上風,對布什的支持率也一路攀升。 "9·11"事件後,美國主流媒體鼓動政府向阿拉伯伊斯蘭世界開戰,這在世界傳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也就是説,在真正的軍事戰爭開始前,美國先打響了輿論戰。白宮任命了曾任世界兩大廣告公司主席夏洛蒂·比爾斯為美國國務院負責"公共外交"的次國務卿,"協調政府和媒體之間的聯絡"。比爾斯不僅在注意佔領世界重要媒體平臺,還非常注意以輿論"重塑美國的形象",為美國戰略服務。她説,恐怖分子對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的攻擊不是對美國的攻擊,而是對全世界的攻擊;反恐戰爭不是針對伊斯蘭教的戰爭,而是反對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和包庇者的戰爭;所有國家必須站在一起,消除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
信息的"情感衝擊力"
她還非常內行地指導媒體,要重視塑造信息方面的"情感衝擊力",認為美國必須持續不斷地給政府常用的枯燥言辭中添加富於人性的圖景。"如果你把這次(對世界貿易中心的)攻擊視做一座大樓的倒塌,那你尚沒有理解它的真實意義。但如果你這樣看:有多少孩子在那一天變成孤兒,有多少人還在悲慟哭泣,那你就會銘記它。"
美國的宣傳幾乎博得了全世界的同情,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他們實際上已經陷入的美國輿論思想戰中。在美國發出打擊恐怖主義的號令後,幾乎全世界都站在了美國一邊。而美國卻趁機開始了對中亞地區的戰略挺進,直奔美國戰略目的地。
(3)2006年,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呼籲美軍和其他部門發動更具攻擊性、靈活性和非傳統性的信息戰爭,與極端勢力和恐怖分子爭奪世界輿論陣地。拉氏呼籲"增加軍事新聞官員的培訓,建立更加有效、連續24小時工作的信息控制中心,在傳統媒體之外,綜合運用因特網、博客、衛星電視等手段,打一場多層次、全方位的媒體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