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欄目|
原來如此|創新無限(停)|地理中國|自然傳奇|探索 發現|百家講壇|人與自然|科學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觀(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國|走近科學|綠色空間|科技之光|科技博覽(停播)|國寶檔案|中華民族(停)|讀書|見證 親歷(停)|見證 影像志|重訪(停)|見證 發現之旅|人物|大家|
衛視欄目|
世界遊|楊瀾訪談錄|絲路 發現|這裡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發現|漫遊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華行|故事中國|檔案|記憶之紅色經典|玩轉地球|中國遊|行者|新杏壇|經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碼|武當百謎|故事甘肅|影像世界
植物|臣相|二戰|皇陵|行遊|國粹|史説天下|人文地理|密檔|時尚|考古探秘|中國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歷史時刻|易中天|UFO|文化藝術|紅樓夢|名人|災難|收藏|明星藝人|女皇女王|女性|黃帝|慈禧|運動|能源環保|氣候|建築工程|人體|民俗民族|生活|歷史揭秘|宗教|刑偵探案|三國|專家|海洋|科學探索|宇宙奧秘|未解之謎|人文|動物|民生|名家大師|武俠尋蹤|生命星球|戰爭|自然發現|國學|懸案秘聞|事件|名著名家|經典紀錄|古跡遺址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09:58 | 來源:CNTV
作為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亮點之一就是60人物的高端採訪,這60個人物高端採訪是在去年年底接受創作任務的時候,中宣部的文字腳本當中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提示,導演中心組一成立就把採訪組同時建立起來了,採訪組的順利進行與否,直接關係到全片編輯的順利和最後的審片圓滿完成這樣一個進度。
該片從2010年12月底開始,採訪組的導演就確定為王志強,王志強曾經做過《偉大的歷程》《楊尚昆》分集的導演,也非常有經驗,這次採訪組的成立,從它的聯絡到拍攝,工作是非常繁瑣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在整個節目的運作當中是比較靠前的。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春節前,一個半月的前期聯絡工作是重中之重,由於採訪人員名單是中宣部已經確定的,必須保證邀請到場。而且一些人的聯絡方式以及工作單位都未知,因此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去尋找。例如新中國成立後上海松江召開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的參與者奚天然,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30多年前就已經告老還鄉,我們只能採取順藤摸瓜的形式,從上海的人大一直到他目前退休歸口的江蘇吳江,打了近百個電話才找到這個人的。而且當時老人因病住院無法接受採訪,採訪組與老人親自溝通後,決定單獨派攝影組去家中採訪,留下了第一手的資料。在這60位採訪者中,大多是當年重要事件的親歷者,目前年事已高都已退休, 因此採訪組採取多種形式與多部門的了解傳話,期間先後採取了紅機聯絡、機要交換、上門拜訪等各種形式,將採訪信息第一時間落實到每一個採訪者身上。
這段工作充分發揮了這幾年《偉大的歷程》《楊尚昆》等片拍攝過程中所積攢下來的資源,節省了大量的聯絡時間,這也是我們今後拍攝此類節目的一個積累。
經過一個多月的聯絡,在春節之前,所有嘉賓都給了參與節目採訪的確定信息,例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專程從美國回電,確認在他跟隨胡主席訪美參加晚宴後趕回國內接受採訪。正在南方療養得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也明確表示,專程 回北京一天接受採訪,再返回南方。
在聯絡拍攝嘉賓的同時,拍攝場地以及背景樣式的選取等技術準備工作也在同步進行,僅採訪背景小樣就出了幾十稿,尤其是在背景材料的選取中,在燈光師的建議下首次採用反投背景噴繪,使得背景更加通透,有強烈的縱深感。為了這些技術準備採訪組組成了由技術製作中心大量豐富經驗的老同志組成,如燈光科的馬光遠老師、化粧科邵京京老師都對採訪拍攝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置景人員也在同時兼任春晚置景工作的同時很好地完成了工作。
從2011年2月12日,也就是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採訪組就進入了緊張的實施階段,在360平米錄音棚中改建一個專業的採訪棚,這也是這個錄音棚自建成之後,第一次被當作演播棚來用。它充分發揮了錄音音質好,立體聲錄音的優點,保證了採訪的聲音錄製。同時由臺行政處、保衛處、總編室的版權處還有台資料館和臺裏的技術製作中心組成的20人專業採訪團隊正式開始作。
從2月12日第一個人物採訪開始到3月13日一個月期間裏,採訪組對片中近60位當年的親歷者,國家的決策者,還有歷史學家進行集中的採訪。在這一個月的創作時間裏,這60人的採訪當中既有前任和現任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有現任的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他們為本片提供了第一手的生動而鮮活的素材,增加了全片的權威性。比如,當時在江蘇省任職的顧秀蓮同志的採訪,生動地描繪了她陪同小平同志對江蘇的視察,真實形象地解讀了小康這個概念的緣起。
我們此次採訪根據多年拍攝《偉大的歷程》《大三峽》等重大題材文獻片延續下來的經驗,集中對高端人士進行採訪,形成了一整套便捷、有效地工作流程。此次在總導演閆東的要求下,進一步完善這一成熟經驗,並讓他形成一整套專業化、可操作性強的流程來進行,以此創立一種完整的採訪工作模式。工作具體方式是由王志強導演負總責,王祥製片作為具體協調,60人採訪的人物具體到是哪一集的被採訪的對象,由分集導演來直接溝通,從嘉賓車輛進臺、貴賓間候場、化粧、溝通、拍攝、簽字留念、版權確認,形成一整套程序化的操作模式,在整個的工作當中臺領導非常重視 。為了加強我們片子的流程的管理,我們把版權處的同志,資料館同志都請到一線,採訪過程中完成臺裏版權的確認、資料的整理。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一個更加堅實的基礎。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採訪任務同時也留下了完整的可大量複製的全新採訪工程流程。
採訪組的創作,在採訪工作中無時無刻地存在著,一個是從演播室的燈光來説,我們根據每一集反映的不同時代的背景,在採訪者的背板燈光投射上採取不同的方式,每一集都有變化,例如一二集講述的是解放前的歷史事件,採訪者的背景略有暗淡,以突出採訪者所述內容與時代氛圍相符。之後每兩集調高燈光照度,採訪者背景逐漸通透、明亮,契合了中國共産黨90年走過的歷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用光線語言,在相對固定的鏡頭中有所表達。從開拍伊始,總導演閆東就對採訪組的工作要求很高,並對細節進行近乎苛刻的要求,開拍的第一天,首先請到的是有過多次合作的中央文獻辦公室副主任李捷,為的就是對被採訪者的著裝、化粧、燈光等細節進行磨合,因為李捷的西服調子不符還被要求返回家中調換,並在採訪後進行了一次全體人員參加的總結會,提出每個細節上的要求。由此以後,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的協調都是非常專業的,在拍攝當中保證了無誤。因為有的專家在外講課、講學等原因,採訪時間幾經更改,全體工作人員一直堅守崗位等待,直到深夜結束採訪,毫無怨言,體現了很好的職業素養。同時,因為是高清拍攝對人物的化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象設計邵京京也採取了相應的簡潔化粧手法,以避免人物過度化粧造成的不真實感,很好地表現了被採訪者生動形象的面部表情語言。
由於是高端人士採訪,其中很多人是在國家重要工作崗位上工作的領導,公務繁忙,採訪時間隨機而定,因此採訪組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是全天候的,有時為了等待一個嘉賓的採訪需要等待兩天的時間確定,而採訪工作僅僅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任何怨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來進行創作。例如,多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民申紀蘭,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且普通話不好,溝通起來相當困難,採訪她是在她參加兩會期間,由於她是一個人來到北京,也不熟悉北京的道路,因此與她確定接她的時間幾經變化,尤其是在採訪工作馬上就要結束的前一天,她也沒有給出準確的信息。因此採訪導演打聽到她所住的山西代表團駐地,前往蹲守等待兩天,在晚上7點她從兩會會場出來後,直接拉到演播室進行採訪。
應該這麼説吧,在前期的拍攝幾個大的方面當中,採訪組的工作壓力是比較大的,能夠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裏,既完成聯絡工作,又完成拍攝工作,特別是為之後開始的7個省的前期航拍和地面11個省的拍攝,都應該説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也打好了一個頭彩。應該説,從幾大拍攝任務當中,採訪組按照總導演的要求圓滿完成了採訪的創作任務。
責編:李斐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