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欄目|
原來如此|創新無限(停)|地理中國|自然傳奇|探索 發現|百家講壇|人與自然|科學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觀(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國|走近科學|綠色空間|科技之光|科技博覽(停播)|國寶檔案|中華民族(停)|讀書|見證 親歷(停)|見證 影像志|重訪(停)|見證 發現之旅|人物|大家|
衛視欄目|
世界遊|楊瀾訪談錄|絲路 發現|這裡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發現|漫遊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華行|故事中國|檔案|記憶之紅色經典|玩轉地球|中國遊|行者|新杏壇|經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碼|武當百謎|故事甘肅|影像世界
植物|臣相|二戰|皇陵|行遊|國粹|史説天下|人文地理|密檔|時尚|考古探秘|中國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歷史時刻|易中天|UFO|文化藝術|紅樓夢|名人|災難|收藏|明星藝人|女皇女王|女性|黃帝|慈禧|運動|能源環保|氣候|建築工程|人體|民俗民族|生活|歷史揭秘|宗教|刑偵探案|三國|專家|海洋|科學探索|宇宙奧秘|未解之謎|人文|動物|民生|名家大師|武俠尋蹤|生命星球|戰爭|自然發現|國學|懸案秘聞|事件|名著名家|經典紀錄|古跡遺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15:40 | 來源:中國電視報
“其實對於我們動畫製作人員而言,文獻紀錄片的發揮空間並不大,因為準確、清晰才是這類紀錄片的靈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技術彌補一些現實的缺憾,不喧賓奪主,讓動畫完美融入紀錄片,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趙衍雷
“希望觀眾能看不出這205場動畫”
這是記者見到趙衍雷後他説的第一句話,乍一聽,著實讓人吃驚,幾個月的廢寢忘食、不眠不休,難道是為了讓觀眾看不出來嗎?
縱觀《旗幟》全篇,共有205場動畫,而每一場動畫又至少由4到5組畫面組成,如此算下來,1000余組三維動畫、近90分鐘的動畫畫面在紀錄片的創作中是極其罕見的,巨大的工作量卻要達到“看不出來”的效果,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紀錄片中的動畫分為許多種,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真實再現’,這種手法的效果非常類似實拍效果,給人極其炫目的感覺,而這次在《旗幟》中,我們主要運用的是‘科學再現’的手法,比如運用三維技術將模糊的老照片進行分層處理,讓它看上去更加清晰。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對於文獻紀錄片而言,準確才是第一位的,而美觀、修飾等等效果都要為之服務。”直到這時,記者才領悟到趙衍雷和他的同事們此次創作的良苦用心。
“不忽略每一個細節”
雖然趙衍雷説,他希望觀眾可以看不出動畫效果,然而作為動畫導演,他卻不會忽略每一個細節。為了更好的將動畫效果與紀錄片相結合,趙衍雷設計了30多稿創意,每一張創意稿中,都凝結了他的心血。其中一個細節頗為打動記者。
在紀錄片《旗幟》中,觀眾會看到許多文獻類的畫面,而伴隨這些歷史文獻一起映入大家眼簾的還有襯在底部的“紅旗”元素,雖然這個元素貫穿整部紀錄片始終,但是,可能很難有人能發現其中的奧秘與不同。
趙衍雷告訴記者,“最初想到將紅旗這個元素應用於紀錄片,主要是覺得它有一種很好的張力,非常契合整部片子的氣質。”但是在創作中,一個問題又出現在趙衍雷的面前:難道從頭至尾紅旗這個元素都沒有變化嗎?如果希望有所變化,又能在什麼地方動腦筋呢?
顏色、形式,似乎都沒有改變的餘地,突然間,改變紅旗的材質這個想法闖入了趙衍雷的腦海中,“最終,我將不同歷史時期的紅旗的材質分別定位於麻布、絨布和絲綢,雖然這個細節很微小,但是我覺得它所承載的信息量還是很大的,畢竟,材質的變化也透露了時代的變遷。”
“用心尋找時代的烙印”
趙衍雷有一個愛好,在不工作的時候,他時常喜歡背上自己的相機到一些舊貨市場去逛逛,“這麼多年做紀錄片,養成了一個習慣,看到新鮮的、有意思的東西,就會用相機把它們拍下來,不管以後用不用的上,都放入自己的資料庫。”
接受紀錄片《旗幟》的動畫創作後,趙衍雷開始尋找那些他想要的東西,“一部跨越90年間的文獻片,在創作中應該有一些有時代烙印的東西,於是我就又去了一趟潘家園舊貨市場,那一次,我拍到了最早的電視機、各種版本的《毛澤東選集》、老式懷錶……最大的收穫就是找到了周總理當年用過的那種蘇聯産的綠色檯燈。”
這一個又一個帶著時代烙印與記憶的“老物件”成為了趙衍雷30多稿設計圖中的“秘密武器”,“可能有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些小物件,但是,作為創作者而言,我是在用心尋找時代的烙印,並希望將這些細節融入創作中。”
後記:正是這一個個看似微小的細節,才串成了《旗幟》雄渾壯闊的宏大篇章,專注、執著的高職業精神,也讓整個攝製團隊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也許幾年後,當我們再次翻閱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時,已經記不清那些幕後的英雄,但是流淌在其中的那份精神卻會始終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中國電視報 司楠)
責編:李斐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