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欄目|
原來如此|創新無限(停)|地理中國|自然傳奇|探索 發現|百家講壇|人與自然|科學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觀(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國|走近科學|綠色空間|科技之光|科技博覽(停播)|國寶檔案|中華民族(停)|讀書|見證 親歷(停)|見證 影像志|重訪(停)|見證 發現之旅|人物|大家|
衛視欄目|
世界遊|楊瀾訪談錄|絲路 發現|這裡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發現|漫遊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華行|故事中國|檔案|記憶之紅色經典|玩轉地球|中國遊|行者|新杏壇|經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碼|武當百謎|故事甘肅|影像世界
植物|臣相|二戰|皇陵|行遊|國粹|史説天下|人文地理|密檔|時尚|考古探秘|中國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歷史時刻|易中天|UFO|文化藝術|紅樓夢|名人|災難|收藏|明星藝人|女皇女王|女性|黃帝|慈禧|運動|能源環保|氣候|建築工程|人體|民俗民族|生活|歷史揭秘|宗教|刑偵探案|三國|專家|海洋|科學探索|宇宙奧秘|未解之謎|人文|動物|民生|名家大師|武俠尋蹤|生命星球|戰爭|自然發現|國學|懸案秘聞|事件|名著名家|經典紀錄|古跡遺址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9日 16:34 | 來源:人民日報
85歲的王文彬,是河北省昌黎縣汪上村一位普通農民。63年前,他親手埋葬了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23位烈士;63年來,他像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守護著烈士們的墳塋。王文彬説:“為了革命,戰士們死在這兒都不在乎,護他們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這兒也不在乎。”
1948年6月,華北野戰軍第四旅奉命攻打昌黎城後封臺,後勤部隊駐紮在汪上村。當時王文彬只有22歲,為配合戰鬥,他爬到戰壕邊給戰士們送飯。王文彬回憶,晚上他和戰士們一起坐在炕頭兒上喝小米粥,感情好得像一家人一樣。
可是,殘酷的戰鬥讓王文彬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生龍活虎、親如家人的年輕戰士們一個接一個被抬下戰場。王文彬流著眼淚和村民們一道安葬這些烈士。他為烈士們擦去臉上的血跡,撣去身上的泥土,整理好帶血的軍裝,23位烈士就這樣被安葬在了汪上村。
“把烈士的墓地照看好。”王文彬的生命中從此注入了一份沉甸甸的守護職責,這些墳塋也成了王文彬63年來心中最深的牽掛。
為了不讓地勢低窪的兩座烈士墓被洪水淹沒,王文彬曾和村民們頂著大雨將墳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人為了牟利,到烈士墓旁的小河邊挖沙,王文彬竭力勸阻:“烈士們沒有等到過好日子的那一天,他們的死是為了我們。你們要挖沙毀墓,就先拿走我這把老骨頭!”挖沙人只好慚愧地離開。
為給烈士們樹碑,讓烈士們的英勇事跡流傳韆鞦萬代,耄耋之年的王文彬和村裏的幾個老哥兒多次到民政部門奔走呼籲,終於促成了墓碑的修建。如今,高大雄偉的墓碑上銘刻著戰鬥的經過和烈士們的事跡,碑體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功昭日月氣壯山河”的大字震撼人心,村民們栽種的幾百棵白楊樹日夜陪伴著烈士們的英靈。
給上學的孩子們講述英烈的故事,給村民們講述英烈的故事,給膝下的兒孫們講述英烈的故事半個多世紀裏,王文彬的講述沒有停止過。汪上村62歲的村支書郭五零説,自己就是從小聽著王文彬的講述,知道了烈士墓的由來,自己38歲的兒子、12歲的孫女,也都是在這樣的聆聽中長大。
王文彬對烈士的深情感召著身邊每一位村民,從1949年到今天,汪上村村委會班子換了10屆,小學校長換了7任,祭奠烈士的行動卻從未間斷。
如今,王文彬老人已經85歲高齡。這位幾乎傾注畢生精力的忠魂守護者還有一樁心事。他説,1948年部隊撤離前曾留下一份烈士名單,如今卻已不知去向。為了核實每一位烈士的姓名、年齡、籍貫,王文彬和村民們還在奔走尋找著。“找到就好嘍!”王文彬總是執拗地念叨著。(記者 趙梓斌)
責編:趙文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