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欄目|
原來如此|創新無限(停)|地理中國|自然傳奇|探索 發現|百家講壇|人與自然|科學世界(停)|百科探秘(停)|天下大觀(停)|科技人生|走遍中國|走近科學|綠色空間|科技之光|科技博覽(停播)|國寶檔案|中華民族(停)|讀書|見證 親歷(停)|見證 影像志|重訪(停)|見證 發現之旅|人物|大家|
衛視欄目|
世界遊|楊瀾訪談錄|絲路 發現|這裡是北京|天下收藏|魅力發現|漫遊日本|今日往事|文明中華行|故事中國|檔案|記憶之紅色經典|玩轉地球|中國遊|行者|新杏壇|經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碼|武當百謎|故事甘肅|影像世界
植物|臣相|二戰|皇陵|行遊|國粹|史説天下|人文地理|密檔|時尚|考古探秘|中國皇帝|航空航天|奇趣|奇幻科技|清朝|歷史時刻|易中天|UFO|文化藝術|紅樓夢|名人|災難|收藏|明星藝人|女皇女王|女性|黃帝|慈禧|運動|能源環保|氣候|建築工程|人體|民俗民族|生活|歷史揭秘|宗教|刑偵探案|三國|專家|海洋|科學探索|宇宙奧秘|未解之謎|人文|動物|民生|名家大師|武俠尋蹤|生命星球|戰爭|自然發現|國學|懸案秘聞|事件|名著名家|經典紀錄|古跡遺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17:10 | 來源:CNTV
張俊蘭,女,漢族,1962年5月生,天津日報社編輯、記者。
張俊蘭被涼山的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媽媽”,14年裏,19次深入涼山山區尋訪資助孤兒。受社會各界委託興建了3所希望小學,建立了39個孤兒班,努力幫助1500多名學齡孤兒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她用點點滴滴的忘我付出成就了一份超越血緣、地域、民族的大愛。
1997年,張俊蘭參加“中國百名記者志願扶貧團”,採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在目睹令人心碎的貧困後,她把全部感情集中在采寫上,系列報道“涼山紀行”見報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讀者們紛紛將錢款寄往報社,希望能夠幫助山區貧困兒童。張俊蘭與報社商議,決定在涼山建一座希望小學。1998年8月,一座嶄新的校舍矗立在涼山
此後,張俊蘭一次又一次走進涼山。幫一個,是一個,張俊蘭想趁著自己還沒有老,多走一些路、多做一些事。“我在這裡承擔了父母的責任,沒有父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我也不會放棄他們。”涼山高山險壑,一年四季自然災害不斷。張俊蘭在奔赴涼山工作途中時常遭遇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路基塌方。有一次,冒雨進山途中汽車失控,險些跌下懸崖。2005年秋天,母親患膀胱癌晚期,女兒高考進入衝刺階段,當時她正全力以赴在涼山創建孤兒班,此時面對慈母、面對女兒、面對涼山亟待救助的孤兒,她選擇了大愛,晝夜忙碌在涼山,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在母親患癌症的兩年多時間裏,她6次往返于涼山和母親的病榻間,與海外慈善家一起創立了19個孤兒班。慈母去世之後下葬的第二天,她又匆匆踏上了涼山路。
無數受到關懷的涼山孩子已經長大成材。他們有的成為人民教師,在涼山最艱苦的地方教書育人;有的成為公安幹警,正奮戰在涼山禁毒防艾的前線;有的加入國際慈善組織,正在家鄉救助艾滋孤兒;有的已經畢業于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等學府,正懷著感恩心和回報心面對他人、面對社會。
張俊蘭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責編:趙文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