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文/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黨組書記 劉斌
這是一個激情奔涌、熱血沸騰的年代;這是一個群星閃爍、人才輩出的年代。
延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寶塔山下,匯聚著一支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文化大軍。
74年前,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中誕生。70年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發表了劃時代的重要講話。從此,中國革命文藝在這裡奠基,在這裡發展,從這裡走向全國的各個戰場,從這裡走向新中國。
70年後,我們飽含熱情、充滿崇敬拍攝了這部文獻專題片《大魯藝》,這是向中國革命文藝的致敬!這是向老一輩文藝工作者的致敬!這是向延安這個中國革命聖地、紅色中國革命文藝聖地的致敬!
新中國的文藝從延安走來,這是因為它指出了革命文藝前進的方向。70年前,毛澤東多次在魯藝的窯洞裏,與滿懷理想信念、投身革命聖地的文藝工作者促膝相談、調查研究、集思廣益,奠定了革命的文藝思想。隨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了著名的“5•23”講話,深刻剖析了文藝工作存在的問題,明確提出了文藝是為人民大眾的、特別是為工農兵服務的,從根本上解決了革命文藝前進的方向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對毛澤東文藝思想一脈相承,確立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從此,社會主義文藝出現了絢麗多姿的繁榮局面。
新中國的文藝從延安走來,這是因為它開闢了革命文藝創作的道路。在這裡,毛澤東強調要從小魯藝到大魯藝,也就是文藝工作者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70年來,在《講話》精神指引下,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已經成為我們文藝工作者的座右銘。要創作出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的優秀作品,我們的藝術家過去要、現在依然要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向生活學習、向人民學習,勇於擔當社會責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時代洪流中去,親身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新中國的文藝從延安走來,這是因為它創新了革命文藝的表現形式。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在團結抗日的大原則下,我們應該容許包含各種各色政治態度的文藝作品的存在”, “也應該容許各種各色藝術品的自由競爭”。從此,文藝表現形式豐富多彩。至今,我們的耳畔,依然回蕩著《黃河大合唱》氣勢磅薄的豪邁歌聲,我們的眼前,依然展現著陜北秧歌歡慶熱鬧的舞動場景……70年來,我們黨在文藝創作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産的問題上,提出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其精神實質,就是要在藝術和科學領域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發展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的科學文化事業服務,為建設具有高度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現代化強國服務。
新中國的文藝從延安走來,這是因為它鍛鑄了一支經受過戰火考驗,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的特別能戰鬥的文藝隊伍。在這個革命的熔爐裏,廣大文藝工作者經過洗禮,滿懷激情地奔赴全國各個戰場,深入生活、深入實踐,創作了大量以塑造工農兵形象和反映偉大的革命鬥爭實踐為主題的優秀文藝作品,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賀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競的《漳河水》,孫犁的《荷花淀》,艾青、田間及七月詩派的詩歌創作,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蕪、路翎的小説以及曹禺、夏衍、陳白塵、宋之的、吳祖光的戲劇創作,標誌著新文學與工農兵群眾相結合的文藝新時期的開始。一大批領軍人物的出現,為中國的革命文藝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在文化領域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和作用。至今,他們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成就依然影響著中國的文藝事業。正是在他們的引領下,才凝聚起今天這樣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深、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工作者隊伍。
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之際,五集大型文獻紀錄片《大魯藝》的播放,無疑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旨在繼承革命傳統、發揚魯藝精神,因為魯藝是現代中國文藝史和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
這是我們對《講話》發表70週年最好的紀念!
這是我們對延安魯藝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