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華民族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機。1894年興中會成立,孫中山和他所代表的革命黨人,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為政治主張,表明了即將到來的革命,為中國歷史所未有;1904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形成革命力量的聯合,更標誌著革命正日益成為20世紀中國的主旋律。從鴉片戰爭開始,尤其是辛亥革命以來,中華民族的每一份子,能夠在通往偉大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創造,在艱難曲折中贏得獨立解放,迎接更加偉大的輝煌,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沈芳: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各方關注,世界矚目,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央電視臺新影製作中心聯手打造十集文獻紀錄片《百年辛亥》,旨在弘揚偉大的辛亥革命精神,繼往開來,讓所有中國人永遠牢記前人提出的“振興中華”偉大目標。 這部影片啟動於兩年前。我作為這部影片的製片人、執行總編導,心裏有太多的感慨。傾注兩年心血的文獻紀錄片《百年辛亥》,是我們對辛亥志士的莊嚴紀念,是對一段偉大歷史的深情回望。辛亥百年之際,謹以此片敬獻給正在不懈奮鬥的全體同胞!
從1840年到1911年的七十年史,除了是一部國難深重的哀痛史,也是帝制從日益衰敗到終於滅亡的變革史。與世隔絕,發展停滯的大清朝,無法正視巨變,更沒有能力順應乃至把握巨變,這個末世王朝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紛紛敗象,不同於此前任何一個改朝換代之際的社會動蕩,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動搖的是專制統治體系,衝擊的是“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超穩定封建結構。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他後來曾説:“直到我十三歲,我沒聽説過北京是皇帝權力的中心,翠亨村的村民,很厭惡權威”。從13歲到16歲,他在檀香上學,開始萌生拯救民族、改造中國的強烈願望。1885年的中法戰爭的結果使孫中山大受震動,從而“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他歲刻苦學醫,但到1894年,已立志放棄 “醫人”,而把“醫國”作為自己一生的使命。
1895年到1900年這一“革命進行最艱難困苦之時代”,也是孫中山篳路藍縷到處鼓吹革命的時代。革命宗旨的傳播,為更大革命浪潮的掀起,作了準備。 1895年11月中旬,興中會橫濱分會成立。隨後,孫中山又到檀香山重振那裏的興中會,旋赴美國,自西向東橫穿美國本土,沿途宣傳鼓吹。1896年10月初,到達英國倫敦。 1896年10月11日,孫中山在倫敦被清使館密捕,經友人和輿論營救,13天后獲釋。
同盟會的成立,使得“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里,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從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開始,數年間,同盟會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雖都遭遇失敗,但卻在不斷動搖帝制,革命力量也在失敗中不斷擴大。 1907年12月1日的鎮南關起義,是孫中山親臨現場並指揮的一次起義。 多次起義失敗,同盟會在諸多教訓之後,有了新的指導思想,不再主要依靠會黨,而是策反新軍。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同盟會中部總會組建於上海,並與武昌起義的直接發動組織,湖北新軍中的文學社,另一革命團體共進會建立了聯絡。辛亥春末,文學社與共進會決定聯合組織起義,開始不斷密商起義的具體時間。 幾經週折,起義時間確定為10月16日。但10月9日上午出現故障,28人被抓,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當晚就義。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浴血奮戰、前赴後繼,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在革命中誕生。 但是,南京臨時政府一開始就生存得十分艱難。 各國都沒有與臨時政府建立任何正式關係,這給臨時政府造成了巨大壓力。而包括革命黨人在內,把外國承認看得無比重要、對帝國主義武力干涉非常擔憂,則又增大了這種壓力。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下詔退位。次日,袁世凱表示“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于中國”。同時,他又宣佈“現值組織臨時政府,所有舊日政務目下仍當繼續進行”,將他原內閣中的各部大臣,改稱為各部首腦,以此表明他的政權與清王朝的繼承關係。 南京方面,13日,孫中山向參議院請辭大總統。隨後《臨時約法》頒布,旨在扼制袁世凱的野心。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殺,所謂政黨內閣,即在血腥中被證明為不過是一廂情願。 7月12日,二次革命爆發。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湖南、重慶相繼獨立。孫中山發表聲明要求袁世凱辭職。 但是在短暫的掀起聲勢後,二次革命不到兩個月即完全失敗,孫中山、黃興等大批革命黨人再次流亡日本。本欲以軍事行動對抗袁世凱的擴張,結果卻使袁世凱的勢力擴張到長江以南。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誕生。12月在桂林,共産國際正式代表馬林就給了孫中山三個建議:改組國民黨;創建軍官學校;謀求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合作。 1922年8月,中共黨員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太雷等,由孫中山親自主持,正式加入國民黨。國共合作,從這時起已經開始。1923年1月26 日,孫中山與蘇俄特派全權大使越飛的《孫文岳飛宣言》發表,國共合作由此確立。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孫中山認為北伐機會已到。18日,中國國民黨發佈《北伐宣言》。20日,廣州革命政府組成的“聯軍”在韶關誓師北伐。 因馮玉祥臨陣倒戈,吳佩孚打敗,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馮玉祥控制北京後,即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1月10日,孫中山發表《北上宣言》,對於時局,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國民會議”主張,強調“國民之命運,在於國民之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