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同盟會的成立,使得“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里,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從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開始,數年間,同盟會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雖都遭遇失敗,但卻在不斷動搖帝制,革命力量也在失敗中不斷擴大。
多次起義失敗,同盟會在諸多教訓之後,有了新的指導思想,不再主要依靠會黨,而是策反新軍。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即體現了新的指導思想。但這次起義仍然失敗。緊接著廣州新軍起義的黃花崗起義是辛亥革命前的最後一次起義,儘管敗得很慘,但悲壯的舉動足以感天動地,長久激勵後人。不過,在不斷加重的險惡中不計後果、貿然發動,則也永遠都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以“擒賊先擒王”的行刺行動來配合武裝起義,在百多年前的革命中頻頻出現。從陸浩東、史堅如直到吳樾、汪精衛,十多年間行動不絕,尤以徐錫麟行刺恩銘最為震動。
試圖配合徐錫麟,在紹興發動武裝起義的秋瑾,則以她“鑒湖女俠”的忠肝義膽,影響了無數後來的革命者。
四川的保路運動引爆了辛亥革命。以“拒借洋款,破約保路”為宗旨的保路運動,因為同盟會早已決定要“外以保路之名,內行革命之實”,最終成為四川各地不斷爆發的起義,成為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節點。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