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核心提示共産主義是什麼?是中國選擇了共産主義還是共産主義選擇了中國?是誰把這個遊蕩在歐洲的“幽靈”引進了中國?又是誰讓它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珍貴的資料和新鮮的鏡頭,全面、準確、形象地再現《共産黨宣言》的時代背景、創作過程、基本內容和傳播歷程,揭示這部著作深厚的歷史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精神,並且在歷史和現實的緊密聯絡中,揭示這部著作在當代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對了解《共産黨宣言》誕生發展的曲折命運,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都將有所裨益。
他是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他那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以及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熱血情懷令人景仰。他為了救國救民,在舊中國那段最黑暗的時期尋求革命真理,傳播和實踐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最終和著“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英勇救義。他是誰?
距離今天八十九年前,在一篇名為《新青年》的文章中作者説到,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有這兩位先生,一切的政府的壓迫,社會上的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書中所説的兩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學。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陳獨秀。
在中共一大召開前到底有多少中共黨員?對這一問題,黨史學界最有權威性的説法是有53 人。可是翻閱資料時您會發現,楊匏安、董亦湘、朱務善3人,都是在中共一大前加入中國共産黨的,但這3人卻都不在53人名單中...
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上的“李公館”舉行。當會議進行到7月30日時,夜幕降臨之後,李公館餐廳裏又聚集了許多人。晚8點多,代表們剛在那張大餐桌四週坐定。這時,從那扇虛掩的後門,忽然進來一個陌生面孔、穿灰布長衫的中年男子,闖入餐廳...
核心提示幼年的中國共産黨都經歷了哪些磨難?稚嫩的肩膀如果挑起爭取民族獨立的重擔?在浴血奮進的道路上都有著怎樣的赤子情懷?
黨對紅軍的改造和建設使紅軍和蘇區得到迅速發展,也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了威脅。1930年10月,中原大戰一結束,蔣介石便調兵遣將部署軍事"圍剿",準備在3至6個月中消滅紅軍、摧毀蘇區。"圍剿"的重點是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蘇區。由此開始,紅軍進入反對國民黨軍大規模軍事"圍剿"的鬥爭階段。
中央紅軍不能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據地,以開創發展的新局面,被迫於1934年10月實行戰略轉移。但是,由於敵人重兵的"追剿",他們不得已過長江折轉北上。這樣,原計劃的短程戰略轉移便發展為長征。作為紅軍在南方戰略格局主要支柱的中央紅軍不能儘快恢復穩定,引起了整個戰局的不穩定。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即紅2、紅6軍團)等部,也相繼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1938年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就是對抗日戰爭進行正確戰略指導的著作。這部著作是毛澤東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創作的,一問世便在國內外産生了重大影響。 毛澤東是如何寫出這部指導抗日戰爭的雄文呢?這其中又發生了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東北人民十四年抗戰史
講述延安的紅色故事
古田會議召開背後的故事
八年中一個民族的內心創傷
揭秘二戰時中共與美軍的交往
他們與日軍鬥志鬥勇
核心提示戰與和之間,中國共産黨如何抉擇?當和平的希望消失的時候,是誰一直站在中共的身後?面對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年輕的政權將怎樣在探索中成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國共兩黨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這是一個智慧與謀略的巔峰對決。1946年初,蔣介石利用國共雙方達成停戰協議的機會,調集了部隊共 30萬人,準備殲滅黨領導的中原軍區。中央于6月下旬作出了中原突圍的戰略決策,從而打響了解放戰爭第一槍。
三大戰役期間,解放區人民在“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的號召下,從各方面支援我軍作戰。翻身農民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生産,籌集糧食,支援前線,部隊走到哪,群眾就把糧食送到哪。解放區的婦女們發揮特長,日夜為子弟兵趕制冬裝,制做軍鞋,照料傷病員,支援前線。陳毅元帥曾滿懷深情地説:淮海戰役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1949年春,中國共産黨終於取得了政權。新政權該怎麼組建?要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建立?當時的各種政治力量都在觀望著。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聯合政府”號召大得人心,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熱烈響應。大批民主人士從“海上通道”秘密北上,鄧穎超專程赴上海迎請宋慶齡。
短短的4年9個月,在漫長的歷史舞臺上,只是彈指一揮間,共産黨人卻在這轉瞬之間摧枯拉朽,橫掃國民黨的807萬軍隊,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是什麼原因讓共産黨人如此迅速地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裡面又揭示著哪些歷史的必然?人民和歷史是怎樣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
" target="_blank" title="">核心提示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之下,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嶄新的世紀已經開啟了,中國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激勵著走在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國人。
當中華民族的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當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從百年屈辱中站立起來,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將怎樣引導中國走向復興?
改革開放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同時也必然是一個理論和思維創新的過程,而且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戰略方針,它已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成為基本國策,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3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道路上締造怎樣的豐功偉業?中國人又有著怎樣的時代記憶?
一個嶄新的世紀已經開啟了,中國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激勵著走在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國人。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之下,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本片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主題,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領域的視角,全面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充分展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大好形勢,展示中國人民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國情備忘錄》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製作的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一共分為中國之謎、人口大計、農字當頭、蒼茫大地、資源掃描、山水之間、民生縱橫、創新元素,以及中國腳步九集。就當下中國的人口、三農、耕地保護、資源環境、社會保障以及創新能力等我國國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進行了客觀詳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