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廣州5月4日電
(記者楊春南 王凱蕾 歐甸丘 趙瑞希)國際金價“跌宕起伏”,資本大鱷紛紛看空,原以為跌跌不休之勢已經不可阻擋,沒想到,半路殺出的“淘金熱”卻搶走了華爾街大佬們的風頭。華爾街賣出多少,中國大媽們照單全收,短短十幾天已經橫掃300多噸黃金,以至於連高盛的經濟師也不得不修正持續看空黃金的言論。
正所謂:大洋彼岸的金融大鱷和“中國大媽”隔空交手,不盡黃金滾滾來,大媽接貨喜洋洋,氣勢如虹。業內專家預測,如今,“中國購買”已經和“中國製造”一樣,成為世界經濟的新話題,而“中國大媽”不僅圓了‘黃金夢’,還預示今後世界金融博弈中的中國元素不可預測。
大洋彼岸:“中國大媽”做夢想不到天上掉下“黃金餡餅”
從4月中上旬開始,國際黃金價格出現暴跌,累計最高跌幅曾一度達到20%,不少期貨投資者損失慘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現貨黃金價格的一路走低,中國消費者掀起了一股史無前例的“淘金熱”。記者發現,這股“淘金熱”的主力軍以中年女士居多,在各大商場,她們出手闊綽且毫不猶豫,成就“中國大媽”傳奇。
五一期間,記者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周大福珠寶看到,女士細項鏈已全部賣光,處於無貨狀態。這讓一位打算給母親買條金項鏈的男士十分“鬱悶”。店員告訴記者,金價下跌後,重量較輕的金飾賣得很快,補不上貨。
來自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的消息稱,該行在不到十天時間裏已累計銷售金條227公斤、黃金積存1976公斤,合計銷售2.2噸黃金,超過該行一季度實物銷售的總量。廣東工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最受消費者追捧的是成色9999、與國際市場價格挂鉤的如意金條,目前該金條的多個規格産品已被搶購一空。
“每天前來營業部購金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基本上是有什麼就買什麼,就連平時銷量較少的1000克、500克等大克數金條也供不應求。”該負責人説。
五一黃金周過後,記者來到位於深圳華強北商業街的茂業百貨,這間百貨裏有近10家金店。由於是工作日,上午的顧客並不多,然而一到中午,人氣卻突然旺盛起來。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金飾的櫃臺前都圍著十幾位客人。記者觀察發現,客人以40歲以上女性為主,也有一些年輕情侶。
一對中年夫婦,在周大福裏挑選了一個重25g的金鐲子。他們告訴記者,是要買來送給已經入門1年的兒媳婦的,“當初進門的時候沒給買,現在金價便宜了,買一個送給兒媳婦。”一位奶奶則在各金飾店打聽著“有沒有小兔子的吊墜?”她告訴記者,金價好不容易降下來點,自己要買一個生肖吊墜送人。然而,不少金店兔生肖金飾都缺貨。
大致看上去,每家金店的貨品仍然很齊全,展示櫃上並沒有出現“空白”,然而細看則發現,還是有不少地方出現了空缺。正在整理金飾的潮宏基店員把金飾展示櫃下用來存放存貨的抽屜拉開給記者看,説:“以前這裡都是滿的,現在完全空了。櫃面上展示的貨品也少了很多,以前都排得很緊、很密的,現在稀疏了很多。”
金大福珠寶店員告訴記者,最貴的時候每克賣485元,現在賣385原,相當於每克降了100元。自從金價走低,店裏客人很多,銷量大增。“每天要上貨100多件,但還是缺貨。”由於金飾走俏,一些金店甚至暫停了以舊換新。麗寶珠寶店員説,“前一段時間很忙,沒有時間給客人以舊換新。而且,現在上貨不容易,換回來的舊金飾又賣不了。”
周生生店員告訴記者,“前一個星期,真的跟搶一樣,重量適中的金飾基本上都賣出去了,很多展示櫃都空了。這兩天貨已經補上來。”
業內專家稱,就是這股半路殺出的黃金搶購潮,意外的終止了前期黃金下跌的走勢。於是,“中國大媽”成了金融世界的一個新名詞,或許,當下次國際投行打算再次做空大宗商品時,必須重新考量“中國購買”的實力了。
10天300噸黃金?數據背後的真相撲簌迷離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微博稱,黃金自4 12暴跌以來,短短10天內,僅中國內地的投資人就鯨吞實物黃金300噸,約佔全球黃金年産量的10%!300噸的説法迅速流傳開來,成就了“中國大媽”的實力象徵。
但記者調查中發現,這個數據並沒有得到證實。南華期貨研究所金屬部高級總監曹揚慧説,300噸的銷售數據有一定水分,提出時需慎重。黃金需求因素非常複雜,包含保值、首飾、工業、收藏等因素,很難確定該數據的真實性。
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即使該數據屬實,也不能過分高估“中國大媽”的購買力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採訪時對中國消費需求支撐金價上漲也表示質疑,“中國市場形成的推動力到底有多大?我們才買了300噸實物黃金,而美國儲備了8000噸,無論是投行還是外資,他們是套利或對衝,我們是抗通脹保本,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媒體誇大了中國消費者買金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財經評論員皮海洲(微博)認為,普通百姓最主要還是看重黃金的財富效應,十餘年的黃金大牛市,給人們的感覺就是誰擁有了黃金,誰就擁有了財富增加的機會;其次是基於人們對黃金的崇拜。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説,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充裕,大家對通脹的預期非常強烈的時候,人們會搶購黃金,因此目前搶購的浪潮就是錢多惹得事,説明老百姓現在手中的一些余錢,包括投資者手上的錢實在太多了,中國的市場流動性過於充分,不斷地推動消費者心理進入通脹預期。
“當老百姓覺得手中的錢可能要變薄,進而想方設法保值增值的時候,總會認為黃金是比較穩妥的一個投資工具,而此時恰好碰上黃金價格稍有回落,於是便瘋狂地去搶購。因此,‘淘金熱’反映了中國老百姓回避通脹、抗拒通脹、保值增值的強烈願望。” 向松祚説。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大媽”的購買短期終結黃金跌勢的情況,至少説明一個事實,未來金價不由國際投行決定,中國購買力也將是一個全新的重要因素。“中國購買”和“中國製造”一樣,都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新話題。
華爾街新課題:“中國大媽”成為世界金融博弈的重要元素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波黃金價格跳水的原因主要有:高盛、索羅斯等機構投資者惡意炒作做空黃金、機構誘空、引散戶多單拋空,然後機構再吸貨。這些機構投資者善於利用旗下媒體及權威人士支撐其希望的價格上揚或者下挫。
不僅是“中國大媽”,在整個亞洲地區新加坡、印度、中國的黃金購買量都非常大,但是這些對於黃金價格的影響有限,都是間接性的影響,因為定價權不在亞洲,而在美國華爾街,今後的價格如何變化還要看華爾街的機構投資者。這一次金價的回暖只是小V型,反彈力度不強,對於金價的影響是短時間的。
現在中國大媽購入黃金,應謹慎對待市場震蕩。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從1968年至1980年的12年間,伴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黃金邁入“大牛市”,由每盎司35美元漲到850美元,平均升幅超過30%;而從1980至2000年則經歷了20年的“大熊市”,從每盎司850美元跌到256美元。
從2001年至今,黃金再次迎來12年“大牛市”,最高點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升值超過6倍;2003年,跟黃金挂鉤的金融衍生工具黃金ETF開始大規模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黃金的貨幣屬性日趨減弱,交易者會根據市場情緒的波動來買賣黃金。金價的漲跌實際上是跟金融機構的操作策略密切相關。
對於普通投資者,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兼首席黃金分析師朱志剛建議,此時應清晰定位黃金投資的目的,如果是分散整體投資風險,則不必過多考慮價格波動因素,一般根據資産比例進行合理配置、長期持有即可。
最近幾年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的進口國,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的老百姓越來越有錢之後,對黃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跟中國老百姓歷史上對黃金的偏好有關,有點閒錢後,買金首飾,給下一代留點黃金,買黃金製品都是自然而然的舉動。
此外,中國大媽們買的實物黃金不是期貨黃金,不是那種紙黃金,也不是用來投機的金融衍生産品,所以這跟華爾街的操作有本質區別。嚴格來説,不是一個層面的對抗。
“對於國際金融大鱷來説,這也給他們上了一課,從現在開始,‘中國大媽’不僅圓了‘黃金夢’,還將成為今後世界金融博弈中的重要元素。”業內分析人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