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汪珺
國內成品油年內首漲終於在元宵節後的第一天塵埃落定,國內多地油價重回“8時代”。然而,連日來國際油價頻頻下跌,上演了一齣國內、國外油價“背道而馳”的怪現象。
業內人士認為,油價逆反現象的發生主要還是因為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各種弊病在作怪。據了解,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最早有可能在兩會之後適時“落地”,新機制將從調價週期、調價參照幅度標準、挂靠原油種類、信息發佈渠道四個方面做出調整。
油價國內漲國外跌
2013年成品油的首次調價可謂“一波三折”。三地原油變化率早在2月15日便突破4%的紅線,調價窗口開啟。但考慮到節假日以及春運等因素,發改委遲遲未宣佈調價。就在“調還是不調”的糾結中,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卻轉而跳水,于2月20日、21日連續兩日下跌。之後,發改委“匆匆”于元宵節晚即2月24日晚間宣佈調價,成為歷史上發改委首次在非工作日發佈調價指令。
“最近一週國際油價大跌,如果不及時調整價格的話,三地原油變化率可能會跌破4%,此次價格調整也就難成形了。”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李宏指出。而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市場分析師認為,總體而言,2、3月份國際油價仍將在1月份的基礎上略有上漲。“歐佩克減産穩價、投資者對全球經濟信心增加以及中東局勢持續動蕩是導致今年1月份以來國際油價上漲的三個主要原因,而這些因素將繼續支撐2、3月份的油價走勢。”
凸顯舊機制弊病
國內外油價“背道而馳”的現象無疑再次暴露出現行定價機制的各種弊端。
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方案施行至今,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共經歷22次調整,其中14次上調,8次下調。汽油累計漲幅3100元/噸,柴油累計漲幅3020元/噸。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儘管該辦法促進了國內成品油定價的進一步市場化,但機制本身存在的很多問題也逐步顯現。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國內通脹壓力高企的大環境下,成品油定價機制並未展現足夠的調節市場作用,卻因成品油對各行業的傳導作用成為了通脹問題的放大鏡,各地頻現的“油荒”也引來各方質疑。
他認為,現行定價機制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22個工作日”的計價週期較長,導致調價時間滯後,且長週期也使國內成品油市場有充足時間做出預期,從而增加了成品油市場炒作、屯油等套利行為;二是“4%”的調幅會造成一段時間內油價上調與下調的不對等,定價機制實際上加劇了成品油價格的過快上漲;三是“辛塔”原油作為挂靠原油種類的參考價值下降,近幾年中國從印尼進口原油的數量大幅下降,從原油進口的角度看,“辛塔”原油已經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此外,目前的成品油調價對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況以及市場供需基本面考量不足。”王金濤表示,現行的定價機制中有“批零價差每噸300元”的規定,但實際執行情況並不好。在2010年柴油荒時期,處於壟斷地位的國營油企則加大直銷與零售量,在批發環節持續控量,一定程度加劇了社會流通資源的緊張。
新機制呼之欲出
“其實新機制方案早就有了,只不過一直沒有選擇好合適的時點推出。”一位國內石油界專家曾這樣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目前,業內預計新機制改革的要點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縮短計價週期,如將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二是將“4%”的調價標準調整為更為合理的百分比;三是更改挂靠原油種類,保留布倫特、迪拜,去除辛塔,引入新的挂靠油種;四是在定價機制中引入第三方國家媒體定期發佈調價信息,而將定價權下放給三大油的可能性則較小。
“新機制可能會選擇在今年兩會之後,六、七月柴油需求淡季時出臺。”卓創資訊分析師胡慧春預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整體通脹形勢要略好于前兩年,為新機制推出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預計在較長一段時間內,WTI油價將在80-110美元/桶之間震蕩,在此價位區間推出新機制也相對合理。